小寒時節,正值冬小麥分蘗期,追施臘肥迫在眉睫。往年來回奔波求購肥料的南京市六合區冶山街道石柱林社區種植大戶沈明扣,今年卻“穩坐釣魚臺”,“社區工作人員逐戶統計,統一購買了100多噸尿素,價格比我們自己購買的要更‘美麗’。”他說。
社區幫忙統購農資,是南京市六合區創新農業社會化服務的具體實踐。日前,農業農村部公布24個全國農村改革典型案例,江蘇共有4個案例入選。其中,“六合區創新組織模式打造農業社會化服務縣域樣板”成功上榜,為南京唯一入選案例。
搭建“服務超市”,畝均種植成本降百元
“今年油菜可以上保險了,出苗的油菜都可以參加,2元/畝。”11日下午3點,南京市六合區龍袍街道趙壩村工作人員邊利,通過“趙壩村農業服務”微信群,向廣大種植戶們“吆喝”。
村里的工作人員為什么還“推銷”農業保險?原來,根據南京市六合區探索形成“1個核心成員+N個經營主體和服務主體+X項功能布局”的“1+N+X”組織模式,趙壩村聯合省農科院、市供銷集團、南京農業大學、人保公司、南京善思生態科技有限公司、紫金農商銀行龍袍支行、南京市六合區郵政局、六合家海蔬菜種子經營部、江蘇艾津農業科技服務有限公司等單位,成立了趙壩村農業社會化綜合服務中心,提供育種、翻耕、病蟲害防治、烘干、存儲、銷售等全過程服務。
“這就相當于村里搭建了一個農業社會化服務‘綜合超市’,各成員單位紛紛開設‘專柜’,我們也經常幫忙廣而告之。”趙壩村黨總支副書記張義琪介紹,以轄區4000畝耕地為數量換取價格,趙壩村向各成員單位集中采購,有效降低了種植成本。
前不久,眼瞅著麥苗漸長、綠鋪平疇,趙壩村種植大戶李延軍趕忙來到綜合服務中心,以55元/畝的價格購買了南京善思生態科技有限公司小麥統防統治服務,“與市場價相比,僅小麥統防統治服務這一項,每畝就少花了15元。綜合耕種管收全鏈條,一年下來,畝均種植成本降低100元。”
農機可共享,農戶也是“合伙人”
拉著社區統購的尿素、租上一臺“共享無人植保機”……當天,石柱林社區種植大戶丁長寶開著運輸車,在社區農業社會化服務中心裝得滿滿當當后,興致勃勃地回了家,“有了無人機,400多畝小麥的追肥,兩天就能干完。”
去年,石柱林社區農業社會化服務中心建成投用,定位為農機、農資服務中心。南京市六合區冶山街道和石柱林社區分別購置了無人植保機、插秧機、多功能拖拉機等農機擺放其中,以市場價八折的價格供農戶選用。“我們不但把街道、社區添置的農機拿出來共享,還吸納農業經營主體共建共享。”社區工作人員安微說,種植大戶可以拿出自家農機、種田“老把式”可以利用種植技術成為社會化服務“合伙人”。這樣一來,方軍海“共享”了插秧機、熊發昌“共享”了收割機,有著10多年育秧經驗的沈明扣“搖身一變”成了育秧工人……農事服務“一站式”即可獲取。
得知社區推出了“共享農機”,去年插秧季來臨前,丁長寶特意租用了一臺。在順利完成自家400多畝耕地插秧工作的同時,他還利用機插秧技術幫助社區開展社會化服務,每天能賺400元。“400多畝地機插秧要2萬多元,但從社區找農機,再加上我也是技術‘合伙人’,一個插秧季下來,我只花了1000元。”他說。
望著一字兒排開的旋耕機、收割機等,安微介紹,去年,社區通過農業社會化服務一舉增收超20萬元。
指尖預約下單,服務送到田間
拖拉機牽扯著旋耕機“突突突”地向前奔走,土壤翻起,變得松軟……望著眼前這一幕,南京市六合區張彬家庭農場主張彬情不自禁地感慨:“手機預約下單,農機直達田間,種田越來越簡單。”
張彬介紹,自己流轉的100多畝田因土壤堅硬不利于耕種,急需深翻。四處找不到旋耕機時,他想到了南京市六合區推出的“北斗智慧農服”小程序。指尖輕點預約旋耕作業后,南京市六合區玖銘農機服務專業合作社很快接了單。前幾天,根據預約時間,合作社理事長朱久保帶著旋耕機來到了張彬家庭農場,僅用了兩天時間就完成了100多畝土地的旋耕作業。
嘗到“甜頭”后,張彬又立即通過“北斗智慧農服”預約了幾個月后的稻麥收割作業,“指尖輕點,社會化服務就送到身邊,農忙時再也不用四處找農機了。”
南京市六合區農業農村局相關負責人介紹,由于信息不對稱,“農戶找不到農機”“農機手獲取農活難”問題一度存在。針對這一問題,該局與江蘇北斗研究院合作開發了區級農業社會化服務數字管理平臺,并同步搭建“北斗智慧農服”小程序,農戶在線發布需求、機手在線接單,供需高效匹配。“目前,全區糧食生產全程機械化率達96.65%,農作物統防統治覆蓋率達72.54%以上。”該負責人說。
南京市六合區河王農業服務專業合作社聯合社50余位機手悉數“在線”。合作社理事長貢述林表示,“北斗智慧農服”有效擴大了農業社會化服務面積和半徑,“去年合作社服務面積達到8萬畝左右,同比增長約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