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載L2、L3級、L4級自動駕駛功能的新車型不斷上市,多地實現道路常態化載人載物測試,感知、決策、AI芯片、智能座艙等關鍵技術自主研發不斷取得突破,部分領域實現全球領跑……近年來,常州在智能網聯汽車產業上不斷發力,汽車技術水平、場景應用和產業規模高速發展,新能源汽車、智能網聯汽車競爭優勢進一步擴大。
智駕、智造引領變革
智能網聯汽車是指車聯網與智能車的有機聯合,最終可替代人來操作的新一代汽車。2023年11月,常州首次引入無人車上路服務快遞末端配送。這些無人車集L4級自動駕駛、人工智能、車聯網等技術于一體,遇到行人會自動避障、會識別紅綠燈進行減速,滿載質量1000千克,滿電續航200公里,行駛速度約25公里/小時,依托自動換電技術,可實現24小時不間斷運營。
整車方面,常州在產在銷的新能源汽車有比亞迪元PLUS、海豹,理想L7、L8、L9,均具備L2級別輔助駕駛功能,配有功能強大的中控大屏、高性能攝像頭、雷達、智能網聯芯片等駕駛輔助模塊。
零部件制造及研發方面,常州同樣“百花齊放”:星宇車燈擁有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省智能照明系統重點實驗室,自主研制車燈和雷達相結合的智能網聯車燈制造技術,緊跟智能網聯車輛發展需求;博世汽車部件生產的車用前置攝像頭、前置雷達、車輛駕駛監測單元,市場占有率行業領先;協和電子等企業自主研發的77吉赫毫米波雷達,是自動駕駛車輛重要的感知部件;森薩塔、波速、聯德電子等企業圍繞高精度傳感器技術,積極布局高端化產品開發;蒂森克虜伯提前布局車輛線性控制系統,不斷提升供應智能網聯汽車的能力;匯川新能源在電機驅動與控制等領域技術先進,在細分行業形成領先優勢。
服務平臺建設加快
服務平臺建設方面,常州也在積極布局。國家智能商用車質量檢驗檢測中心是交通部智能商用車領域全國首家國家級檢測中心,被江蘇省政府列為智能網聯汽車產業創新平臺的主要功能平臺之一。中汽研汽車檢驗中心(常州)有限公司正在拓展整車建設、零部件、新能源、智能網聯、節能排放等領域能力,力爭實現汽車檢驗檢測業務能力“全覆蓋”。
為讓智能網聯汽車“上網+上路”,實現安全、舒適、高效的無人行駛,常州加快測試道路建設。2022年3月,常州認定首條智能網聯汽車公共測試道路。測試道路位于天寧區,具體路段為北塘河路(青洋路—丁塘港路)、丁塘港路(北塘河路—新堂北路)、新堂北路(青洋路—丁塘港路),總長6.6千米。道路全面部署路側單元設備、5G基站、北斗差分基站,實現測試路段5G信號、車路協同信號、高精度地圖全覆蓋;重點路口布設激光雷達、毫米波雷達、環境傳感器等多種傳感器設備,結合智能網聯汽車測試監控管理平臺,可實現對開放測試區域的全面信息化測試及監控,滿足多種特定場景測試需求。
扶持政策持續加碼
智能網聯汽車產業鏈條長、科技密度高,近年來,省市兩級積極出臺相關支持政策,讓智能網聯汽車的“路”越走越寬。
2023年8月,《常州市加快構建新能源汽車零部件產業生態工作方案》公布。《方案》明確,加碼布局新能源汽車零部件核心領域,在電機電控、車用芯片、智能網聯等領域將實現根本性突破,到2025年,產業鏈完整度達到90%。
2023年11月,省人大常委會出臺《促進車聯網和智能網聯汽車發展的決定》。《決定》提出,要引導產業創新協同發展和加大資金支持力度。推動車聯網設施設備、服務平臺以及智能網聯汽車整車、汽車電子、車載軟件等領域協同發展。
業內人士認為,在龍頭企業加速引領、服務平臺加快匯集、優惠政策持續加碼下,常州將不斷向“新”而行,未來智能網聯汽車產業將實現更大躍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