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約評論員/周軍
表彰!以國之名義。近日,“國家工程師獎”表彰大會在京召開,大會對81名“國家卓越工程師”和50個“國家卓越工程師團隊”進行了表彰。在“國家工程師獎”首次評選表彰之際,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作出重要指示,希望全國廣大工程技術人員堅定科技報國、為民造福理想,勇于突破關鍵核心技術,鍛造精品工程,推動發展新質生產力,加快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服務高質量發展,為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作出更大貢獻。
工程科技是一國綜合實力的重要體現。首次開展“國家工程師獎”表彰,充分體現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對工程技術事業的高度重視、對工程技術人員的親切關懷。C919大飛機實現商飛,國產首艘大型郵輪“愛達·魔都號”完成首航,神舟家族太空接力,“奮斗者”號極限深潛……仰望星辰大海,科技創新不斷刷新“中國高度”,俯瞰藍色海洋,科技探索不斷標注“中國深度”,觸摸神州大地,科技場景“茍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持續提升“中國速度”。重大工程不斷“開張”,大國重器接力“上新”,背后是千千萬萬一線工程師夜以繼日、辛勤付出、攀登高峰。專門設立面向工程技術人才的“國家級大獎”,就是要不斷提高工程師的社會地位,為他們成才建功創造條件,營造全社會見賢思齊、埋頭苦干、攻堅克難、創新爭先的濃厚氛圍。
科技是國之利器,國家賴之以強,企業賴之以贏,人民生活賴之以好。習近平主席在新年賀詞中強調:“以更大力度辦教育、興科技、育人才。”每一個先進,都是一個“閃光坐標”,進一步激勵著廣大科研工作者和工程科技人員始終堅持自力更生、自主創新,讓科技強國之路越走越寬廣。他們中,有大工程、大裝置的核心骨干,也有新技術、新發明的領軍人物;有年過七旬依然奮戰一線的“老工匠”,也有“初生牛犢不怕虎”的“90后”……來自各行各業的一線工程師,他們在充滿創新活力的中國大地上立志立業,甘于“板凳坐得十年冷”,堅持“十年磨一劍”,矢志把論文寫在大地上,點亮了“精神火炬”,為中國科技自立自強發光發熱。
創新,不問學歷高低,但求千帆競發;不問名氣大小,惟愿百舸爭流。受表彰的工程師中,覆蓋了建筑、能源與化工領域、裝備制造、信息電子、農醫與環境等不同領域。在各行各業,都可以讓科技力量“大展身手”。科技進田,能夠為穩糧增收添動力;提升生產線的智能化水平,能夠從根本上提升生產效率;踩穩數字“風口”,能夠抓住時代機遇……在不同行業領域,一條條科技賽道相繼鋪開,哪怕是最平凡的崗位,也能綻放出燦爛的“創新之花”。希冀廣大科技工作者穿上創新“跑鞋”,一路向前。跑的方向在哪?一定程度上,科研工作者應做好“填空題”——國家在哪個方面存在短板,科技工作者就攻關哪里;國家需要什么技術,科技工作者就研究什么技術。而地方政策、資金和人才支撐,都需要無縫銜接,密切配合。“勇于突破關鍵核心技術”“加快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殷殷囑托、念茲在茲,習近平總書記對廣大科技工作者寄予厚望。新時代的科技工作者重任在肩,更需要埋頭苦干、踔厲奮發,讓科技創新的薪火不息,點亮更多探索突破的空間。
以國之名義表彰工程師,激勵科技創新,這也為無數中國孩子點燃了理想的“火種”。重視科技工作者,提高工程師的社會地位,讓科技工作成為富有吸引力的工作。對此,也要向廣大青少年講好此次受表彰的個人和團隊的故事,學習他們科技報國、創業奮斗的感人故事,讓“后浪”心懷科技夢,追逐“閃光坐標”,增長知識,發光發熱,讓未來的科技天地群英薈萃、群星閃耀。(周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