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做好“走在前、做示范”的新答卷,需要聚焦經濟建設中心工作和高質量發展首要任務,真正挑起大梁,為穩定全國經濟作出更大貢獻。2024年江蘇省兩會期間,新江蘇傳媒推出“強經濟 挑大梁”特別策劃,聆聽代表委員、會內會外心聲,激勵全省上下以更加扎實的行動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江蘇工作的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
1月22日,省委書記信長星在省政協十三屆二次會議上發表講話,與大家一起回顧過去一年許多令人難忘、意義重大、影響深遠的重要歷史時刻、珍貴歷史畫面。在總結江蘇這一年工作成績單時,他說,“我們穩扎穩打穩經濟、促發展”,“我們沉著有效應對外部環境的不確定性,經濟持續恢復、長期向好的態勢不斷鞏固。”
1月23日,省十四屆人大二次會議開幕,省長許昆林在省政府工作報告中用厚重扎實的事實和數據,描摹出2023年全省奮楫爭先的前行軌跡,也為全省努力交出“走在前、做示范”的好答卷鼓足信心。
政策護航,全省經濟穩中有進
回望2023年,全省經濟的穩中有進,離不開政策組合的全程護航。為全力推動經濟運行率先整體好轉,江蘇于2023年初在全國較早推出“42條”政策舉措,8月出臺“28條”增量措施,相繼制定一系列加力提效的專項政策。多措并舉為企業減負紓困,累計新增減稅降費及退稅緩費超過2000億元。
“我們都為江蘇去年取得的成績感到驕傲。信長星書記的講話鼓勁提神、催人奮進,極大地鼓舞了民營企業的創業創新熱情。”省政協委員、江蘇大學原校長顏曉紅長期關注省內民營企業的發展態勢,尤其關注民營企業在科技創新領域的巨大潛力。“目前,電子、醫藥、機械、輕工等產業領域集聚大量民營企業,有非常大的挖掘提升空間。”顏曉紅表示,民營企業是諸多產業鏈發展的主體,在科技創新鏈中有直面市場競爭、善于應用轉化的節點優勢,依靠科技創新實現強鏈補鏈,既能有效提升全省科技創新整體水平,又能較快提升民營企業競爭力。“為推動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民營經濟發展局等相關部門可依托高校建立民營企業高質量創新性發展的智庫機構,開展民營企業創新戰略智庫研究,促進更多創新要素向民營企業集聚。”顏曉紅建議。
在江蘇,民營經濟貢獻了全省接近六成的GDP、六成多的稅收、近七成的全社會投資和企業研發投入。民營經濟進一步做大做強,發展的沃土便是良好的營商環境。會場外,新江蘇傳媒記者連線江蘇省市場監管局局長、黨組書記沈海斌。沈海斌告訴記者,2023年,全省市場監管系統圍繞“打造一流營商環境”開展了一系列實際行動,不斷提升企業和群眾的獲得感、滿意度。據統計,過去一年,全省市場監管系統共幫助企業融資1315.7億元,為119萬家經營主體重塑信用,為超過5萬家企業解決產品質量問題。
省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持續建設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一流營商環境。對此,沈海斌表示,省市場監管部門將繼續聚焦這一目標持續發力。“今年,我們將建立與經營主體常態化溝通交流機制,用好政企聯絡‘會客廳’、電商企業聯系點、服務廣告業發展‘百千萬’行動等平臺載體,動態掌握經營主體生產經營狀況,及時幫助解決實際困難,全力服務促進經濟持續回升向好。”
推動實體經濟行穩致遠,需要進一步發揮金融保險的助推作用。“信長星書記強調,江蘇要堅持穩中求進、以進促穩、先立后破,通過扎扎實實、踏踏實實的工作,努力交出一份好答卷。在我看來,保險具有經濟減震器和社會穩定器的積極作用,能夠有效促進經濟社會穩定運行。”省政協委員,中國人保財險總公司總裁助理兼江蘇省分公司原黨委書記、總經理夏玉揚告訴新江蘇傳媒記者,江蘇人保財險深度服務江蘇經濟和社會發展,年服務企業50多萬家,年承擔保險責任金額超過150萬億元;近3年累計支付保險賠款超過810億元。
近年來,科技創新與產業發展的關系日趨密切,需要金融助力的空間進一步拓展。“2024年,公司將從科技金融、綠色金融、普惠金融、養老金融、數字金融等方面持續發力,尤其聚焦新興數字產業、人工智能、生物制造等關鍵領域,針對江蘇省約7萬家科技企業量身定制保險產品,推動‘專精特新’等科技企業的承保覆蓋率進一步提升。”夏玉揚信心十足地表示。
兩端發力,點燃投資消費“雙引擎”
隨著江蘇各地穩增長擴消費政策效應逐步顯現,全省消費潛能得到激發、內需潛力持續釋放。品類繁多且物超所值的購物節,人頭攢動的文旅消費街區,座無虛席的沿街餐飲……回看2023年,消費持續復蘇的生動景象正在各地上演。
“省政府工作報告提到著力激發有潛能的消費,深入拓展‘蘇新消費’系列活動,提振大宗消費,促進汽車、家電等以舊換新。這些正是我們重點努力的方向。”省人大代表、蘇州人民商場股份有限公司新蘇州百貨廣場服務中心助理沈黎萍介紹,在2023年“蘇新消費”江蘇省綠色節能家電促消費活動中,蘇州人民商場在使用政府優惠補貼的基礎上,以同等優惠力度向消費者發放消費券,讓自有資源和政府補貼相互接洽,進一步提升消費空間。
關注新消費形式的同時,沈黎萍也在關注元大昌等蘇州老字號的經營情況。“最近不少老字號依靠創新成功破圈,對提振消費信心有重要作用。作為歷史名城的蘇州,有許多富有文化底蘊的老字號品牌,發展潛力巨大。”打造更多國貨“潮品”和消費應用新場景,無數和沈黎萍一樣的“市場人”正在努力。
如果說消費是經濟復蘇的主要拉動力,那一頭連著需求、一頭連著供給的投資,無疑是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近年來,江蘇不斷吹響重大項目建設和提速的號角,力促一批大項目好項目落地達產,用高質量項目講好高質量發展“硬道理”。
“我在媒體直播中聆聽了信長星書記的講話,堅持高質量發展是新時代的硬道理,我們在其中的責任就是‘繼續走在前列’。這句話給了我前行的動力。”在接受新江蘇傳媒記者采訪時,如東縣委常委、常務副縣長、洋口港經濟開發區黨工委書記邵鋒信心滿滿。
邵鋒告訴記者,眼下正值天然氣保供期,如東洋口港迎來一年最忙碌的時刻。中石油江蘇LNG接收站的6座LNG儲罐將在冬季用氣高峰時期保障2300萬戶家庭連續1個月的用氣量。與此同時,與中石油江蘇LNG接收站南北相鄰的江蘇省液化天然氣儲運調峰工程建設也在有序推進。“該項目由江蘇國信液化天然氣有限公司投建,計劃于2025年上半年投產。全面建成后,單日最大氣化外輸量可達6000萬立方米。”邵鋒介紹。
2019年,江蘇如東LNG接收站擴建項目納入國家《長三角區域一體化發展規劃綱要》,時至今日,洋口港已成為全國LNG接收站沿海布局重要港址,共規劃建設4個泊位,22座儲罐。待全部投運時,這座“陽光島”年接卸LNG能力將達到2600萬噸,全面助力江蘇至華東區域能源結構調整。
穩中提質,江蘇外貿韌性顯現
外貿是拉動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聯結國內國際雙循環的重要樞紐。去年,面臨國際市場不穩定、不確定、難預料因素較多等多重壓力,江蘇外貿一路迎風逆流,展現出不俗的“韌實力”。
“省政府工作報告指出,要積極拓展共建‘一帶一路’國家市場,開拓全球經貿合作空間。這為我們指明了前進方向。”省人大代表,中國建筑集團有限公司海外部總經理,中建國際建設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高波介紹,總部位于蘇州市虎丘區的中建國際,是中建集團唯一一家總部設在國內,以海外業務為主、國內外一體化發展的重要二級子企業。2013年以來,中建國際累計在近40個共建“一帶一路”國家建設100余個項目,實施巴基斯坦PKM高速、斯里蘭卡南部高速、埃及新行政首都中央商務區CBD、中泰高鐵4-3標段等一批重大標志性項目,打造了亮麗的“中國建造名片”。
“今年,我們將繼續緊跟國家對外戰略導向,主動服務高水平對外開放和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與此同時,我們也將帶動本地企業共同發展,積極探索建立企業聯合出海、聯手拓展的合作機制,不斷拓展國際市場。”高波說。
“信長星書記講話時指出,更大力度‘引進來’‘走出去’,提升江蘇對全球資源要素的集聚流動力、配置增值力和輻射帶動力。這給了我們很大的鼓舞,也讓我們更加堅定向外走的決心。”省人大代表,江蘇蘇鹽井神股份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吳旭峰對未來滿懷期待。
記者注意到,得益于國內國際市場協同發力,蘇鹽井神優勢產能在去年充分釋放,全年累計生產鹽及鹽化產品860萬噸,同比增長30萬噸。目前,海外市場遍布42個國家和地區,先后與日本花王、英國利潔時、沙特阿美等國際知名企業建立了長期穩定合作關系。
“新的一年,我們將深入推動與亞馬遜、阿里巴巴洽談合作,加快布局建設日韓、東南亞等重點市場海外倉,提升服務貿易發展的集聚集群效應。”吳旭峰表示,蘇鹽井神已定下短期目標,到“十四五”末出口總量超100萬噸,出口銷售收入超6億元,出口利潤超1.5億元。
新華報業·新江蘇傳媒記者 柏麗娟 喻婷 徐春暉 苑青青 李夢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