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兩會閉幕,代表委員滿懷信心奔赴各自工作崗位——
團結奮進交出“走在前、做示范”好答卷
藍圖催人奮進,目標鼓舞人心。1月26日,2024年江蘇省兩會勝利閉幕。走出江蘇大會堂,代表委員們步履堅定、心潮澎湃。大家紛紛表示,將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牢記囑托、感恩奮進,在高質量發展上繼續走在前列,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中走在前、做示范,為強國建設、民族復興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強化執紀執法為民、糾風治亂為民
李文宏 (省人大代表,常州市委常委、市紀委書記、市監委主任)
民心是最大的政治,是我們黨最深厚的執政之基。過去一年,常州市紀委監委始終把人民立場作為正風肅紀反腐的根本政治立場,在落實上級紀委監委部署要求的同時,找準“小切口”集中開展專項治理,重點查辦了群眾反映強烈的教育醫療、養老社保等領域突出問題,堅決懲治群眾身邊“蠅貪蟻腐”,確保經濟社會發展成果真正惠及民生。
新的一年,我們將深入學習貫徹落實省兩會精神,繼續緊盯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問題,強化執紀執法為民、糾風治亂為民,既堅決整治群眾身邊腐敗和不正之風,又著力推動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做實以案促改、以案促治,不斷完善損害群眾利益問題治理機制,提升監督治理效能,讓人民群眾在全面從嚴治黨中更有獲得感。
全力答好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關鍵題”
王國榮 (省人大代表,蘇州市吳江區委副書記、區長)
作為全省民營經濟“領頭羊”,吳江區將認真落實省政府工作報告部署要求,全力答好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這道高分值“關鍵題”。
吳江區將牢牢抓住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范區建設國家戰略機遇,聚焦新型工業化,統籌推進傳統產業煥新、新興產業壯大與未來產業培育,大力發展新能源、工業互聯網、算力、低空經濟、前沿新材料、量子科技等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加快培育新質生產力。突出抓好產業科技創新,加快建設蘇州大學未來校區二期、蘇州大學·未來產業科技園,放大工聯院江蘇分院、示范區算力調度中心等平臺賦能效應,探索“產業大腦+智能工廠”模式,全面深化數實融合。大力弘揚企業家精神,選樹培育更多標桿民營企業,營造干事創業和尊商親商濃厚氛圍,讓吳江成為民營經濟興業發展的熱土。
知重奮進,持續增強群眾健康獲得感
張兵 (省政協委員,南通市衛生健康委員會黨組書記、主任)
健康是人民幸福生活的基礎。我們將認真貫徹落實省兩會精神,高水平推進健康南通建設,不斷增強人民群眾健康獲得感。
要讓百姓更放心,持續建高峰、提能級,優化醫療資源區域布局、學科規劃、功能定位,不斷健全規模適當、層級優化、職責明晰、功能完善、富有效率的醫療服務體系,探索出“美麗醫院”建設南通模式。要讓管理更有效,深化緊密型縣域醫共體改革、專科聯盟建設,持續完善分級診療體系。推動基層高標準優質醫療機構建設,實現基層醫療衛生服務體系的系統升級、全面進步。以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為落腳點,開展“績效評價提升年”活動,全面提升運行質效。要讓社會更滿意,大力實施數字健康南通建設,打造“健康通”品牌,積極推進檢驗檢查結果互認。聚焦“一老一幼”等重點人群,持續深化安寧療護、普惠托育國家試點,加快推進醫養融合、醫育融合,擴大優質、接續性服務供給。
持續做大經濟總量提升發展質量
于帆 (省人大代表,徐州市銅山區委副書記、區長)
宏偉藍圖已經繪就,奮斗拼搏正當其時。銅山區將第一時間把省兩會精神貫穿到推進高質量發展全過程,持續做大經濟總量、提升發展質量,全力以赴在徐州中心城市建設中“挑大梁、多貢獻”。
2024年,錨定打造現代化“江蘇強區”目標,我們將堅持工業立區、產業強區,加快推進新型工業化,塑造“312”創新產業集群新優勢,搶占深地空間利用、第三代半導體等未來產業發展新賽道,加速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全年工業開票達到1320億元。堅持“實”字當頭招大引強,加快抽水蓄能、徐州高新區電子器件等百億項目簽約落地,招引50億元以上項目3個,投產項目超65個。持續放大消費帶動作用,搶抓節假日關鍵節點辦好“樂購銅山”系列促消費活動,全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7.5%。
書寫好智慧廣電的江蘇篇章
曹遠劍 (省人大代表,省廣播電視局局長、黨組書記)
省政府工作報告對繁榮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高質量建設文化強省作出新部署、提出新要求,為我們奮力推動廣電視聽高質量發展不斷強起來提振了信心、指明了方向。廣播電視是黨的喉舌、重要宣傳思想文化陣地,下一步,全省廣播電視系統將認真落實省兩會精神,堅持守正創新、穩中求進,深化忠誠廣電、精品廣電、惠民廣電、智慧廣電、平安廣電建設,不斷開創我省廣電視聽高質量發展新局面。
智慧廣電鄉村工程建設今年繼續成為省政府民生實事項目之一,這也是智慧廣電鄉村工程建設在我省率先提出之后,連續4年納入省政府民生實事。智慧廣電鄉村工程建設時間跨度大、涉及范圍廣、基層和群眾關注度高,我們將進一步強化為民導向,更好服務鄉村振興和基層治理,在鄉村的廣闊空間里書寫好智慧廣電的江蘇篇章。
煮好“鄉村法治下午茶”
丁玉祥 (省政協常委、揚州市司法局副局長)
這幾年,隨著社會治理重心下移,法治賦能鄉村治理的路徑愈發成熟。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更高水平建設平安江蘇和法治江蘇。民革揚州市委會與揚州市司法局合力打造“鄉村法治下午茶”等一系列精品項目,推動法律服務向村覆蓋、往戶延伸,為鄉村基層治理注入了新活力。
鄉村治理既是國家治理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實現鄉村振興戰略的基石。我將聚焦“深化村(社區)法律顧問制度”“數智賦能基層治理”等方面深入調研,建強中山博愛法律服務團,努力提供更多組團服務,為破解鄉村基層治理難題探索新思路新方法,烹制香氣濃郁的“鄉村法治下午茶”。
為高標準推進教育強省建設貢獻力量
華桂宏 (省政協委員、南京師范大學校長)
省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深入推進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身為高教界委員,我深感重任在肩。
新的一年里,我們要“暢達黃海之遼闊”,進一步開拓全球視野、樹立世界眼光,盯住一流大學建設目標,弘揚“四敢”精神,深化改革,開放辦學,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按照教育科技人才一體化部署要求,激發學校活力和內生動力,實現學校事業高質量發展。同時,要以“匯通江淮之氣概”,直面教育現代化進程中的新問題、新挑戰,勇于開拓,敢為人先,發揮師范大學“龍頭”作用,廣泛聯結基礎教育界“基點”,尊重教育規律而保持發展定力,團結奮斗而形成教育合力,探索“首創性改革,引領性開放”而不斷增強教育影響力,為譜寫中國式現代化江蘇新篇章貢獻教育一線的力量。
為健康江蘇建設提供更強智力支撐
祝木偉 (省政協委員、徐州醫科大學黨委書記)
今年省兩會對教育強省和健康江蘇建設作了具體安排和部署,作為江蘇省重點建設醫科類高水平大學,徐州醫科大學在教育強省、健康江蘇建設中責無旁貸、使命光榮。
我們將著力培養卓越醫學人才。認真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大力實施時代新人鑄魂工程;自覺教育引導師生踐行“以德載醫、博學創新”的校訓,大力弘揚“敬佑生命、救死扶傷、甘于奉獻、大愛無疆”的新時代醫者精神,筑牢我省醫療衛生人才培養的重要陣地。我們要高水平打造人才培養中心和創新高地,堅定走內涵式高質量發展道路。牢牢把握辦學質量這個生命線,全面提升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社會服務和文化傳承創新水平;緊緊扭住學科這個龍頭,努力打造更多像“全國麻醉看徐醫”這樣的品牌學科專業;加大人才引育力度,為健康江蘇建設提供更強智力支撐。
唱響鄉村振興“好聲音”
薛超 (省人大代表、興化市陳堡鎮黨委書記)
省政府工作報告提出,高水平建設農業強省。作為一名來自農村基層的代表,我深感責任重大、使命在肩。
我將立足鄉鎮實際,以全域土地綜合整治試點為抓手,以實用性村莊規劃和國土空間規劃為指導,扎實推進增減掛鉤、占補平衡、高標準農田提升、“小田變大田”改革等工作,因地制宜、分類施策做好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不斷提升優化農村空間、做強農業基礎。同時,大力推進農旅融合,以特色田園鄉村片區為載體,積極發展功能農業,聯動開發垂釣公園、研學基地等項目,努力打造“煙波草蕩、林下果香”宜居宜業和美鄉村示范區,加快把報告中的美好藍圖在陳堡鎮變為可觀可感的現實模樣。
用教育高質量回應群眾高期待
沈增宏 (省人大代表,鹽城市亭湖高級中學校長、黨總支副書記)
省政府工作報告提到“高標準推進教育強省建設”“組織開展學前教育普惠保障、義務教育強校提質、普通高中內涵建設行動,讓江蘇學子共享人生出彩的逐夢機會”,讓我心潮澎湃、信心倍增。
新的一年里,我們將聚力高品質高中建設,努力打造五育并舉的品格提升項目,追求有靈魂的德育;完善文理包容的特色課程體系,追求有格調的質量;打造學思融通的課堂教學范式,追求有品位的教學;培育德能兼備的“四有”教師團隊,追求有深度的研究;建構嚴愛相濟的精致管理模式,追求有保障的效益。未來可期,未來已來,我們將攻堅克難謀進位,凝心聚力求爭先,不斷推進學校教育教學工作取得新突破。
錨定科技創新增強發展后勁
盧明立 (省人大代表,江蘇天明機械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黨委書記)
今年省政府工作報告中多個“全國第一”,讓我感到驕傲的同時也備受鼓舞。作為江蘇的民營企業,我們希望為全省每年的經濟發展成績單貢獻更多。
省政府工作報告中對增強企業自主創新能力、持續壯大先進制造業集群、更大力度發展數字經濟、以人工智能全方位賦能新型工業化的周密部署,創新氣息強烈,針對性、指導性和可操作性強,我們將認真貫徹落實,錨定產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目標,不斷增強企業發展后勁。新征程已經開啟、新使命催人奮進。我們要繼續保持敢為、敢闖、敢干、敢首創的勁頭,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江蘇新實踐貢獻力量。
以“僑”動力賦能江蘇高質量發展
孫曦 (省政協委員,香港九龍集團、蘇州九龍醫院董事長)
2023年,我們面臨的難題和挑戰有增無減,但江蘇卻迎難而上交出了一份沉甸甸的發展答卷。作為僑界委員,我倍感振奮,滿心自豪,我將把兩會上了解的有關江蘇發展的好消息、新任務,分享給更多的海內外僑胞,為助力江蘇高質量發展貢獻僑界力量。
過去一年,蘇港兩地交流合作快速提升,其中經貿合作、文體交流日趨頻繁,我也始終奔走在蘇港間,并通過組織各類活動促進兩地青少年的交流交往。發力新一年,我將充分發揮自身熟悉香港和內地的優勢,積極組織更多招商活動、合作項目推薦、文化交流等。與此同時,九龍醫院和“孫福林慈善基金會”也將持續助力鄉村振興,繼續資助貧困學生,為他們托舉“求學夢”。
發揮公益特長為群眾兜牢幸福感
陳劍光 (省政協常委、勵志陽光心匯心公益基金會理事長)
省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健全分層分類的社會救助體系,推進慈善事業發展。這讓我心潮澎湃、備受鼓舞。
近年來,我始終以飽滿的熱情和高度的責任感深耕于助學公益慈善事業,見證了鄉村教育公益慈善事業由最初專注于硬件建設的公益1.0模式,發展到現在推進現代化高品質綜合素質教育的公益3.0模式。慈善公益讓鄉村教育煥發活力光彩,讓凡人善舉蔚然成風,同時打響了江蘇“公益大省”“志愿之省”“精神文明大省”品牌。新的一年,我們將圍繞共同富裕、社會治理、鄉村振興和增強城市文化影響力等方面,積極發揮公益特長優勢,干出實績,攜手共建1001所陽光校園,助力30萬鄉村少年夢想起航。
多措并舉培育更多行業“隱形冠軍”
楊朝輝 (省人大代表、無錫隆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省政府工作報告提到,江蘇去年新獲評國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795家,數量居全國第一,今年力爭新增國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500家、制造業單項冠軍企業30家,新創一批國家中小企業特色產業集群。這讓我們廣大企業界代表倍感振奮和期待。
作為一家專注于太陽能光伏新能源產業的“專精特新”企業負責人,這次上會我帶來一份關于“專精特新”企業培育方面的建議,建議對有潛力升級“專精特新”的企業進一步優化政策支持,對有科技含量、有“拳頭產品”的“專精特新”苗子項目進一步加大引育力度,建議各級政府調整產業資金支持重點,適當增加財政資金對民營企業“專精特新”發展的支持額度等。
參與記者:顧敏 陳明慧 王夢然 林元沁 倪方方 陳珺璐 付奇 陳月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