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每年的春節前夕,一場盛大的遷徙活動在世界最大的國家中上演。人們如潮水般涌向火車站、機場和汽車站,他們的目的地只有一個——家。這就是春運,一個與中華文化緊密相連的現象,一個深深烙印在每個中國人心中的情感符號。
非遺舞蹈《高鐵過瑤山,幸福小把爺》和天琴演奏《護路琴瑤》在南寧東站候車大廳內精彩開演;江蘇蘇州站,江南絲竹民樂團快閃輪番上演,優美的昆曲《牡丹亭》《太湖美》回蕩在大廳之中;“迎龍年、過大節非遺溫暖回家路”活動在武漢天河機場開啟,多個非遺項目走進T3航站樓出發大廳,為市民旅客送上濃濃年味……這一場場文化盛宴,不僅讓旅途充滿了歡樂與溫馨,更讓人們感受到中華文化的獨特魅力。
《2024年綜合運輸春運服務保障和安全生產總體方案》提出,圍繞打造“平安春運、便捷春運、溫馨春運”,堅持系統謀劃、統籌部署、精準施策,以最大能力、最實舉措、最佳狀態、最優服務,全力做好綜合運輸春運組織協調和服務保障。三個“最”,正是讓旅客從“走得了”,不斷向“走得好”升級。參與非遺表演,加入戲曲連唱……今天的春運,早已超越了簡單的交通范疇,成為傳承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從咣當咣當的“慢火車”到疾速飛馳的復興號;從徹夜通宵排隊到指尖輕松購票;從方便面、八寶粥到網上訂餐、一鍵直達……個體出行的“囧途”悄然化為舒適的“坦途”。而誠意滿滿的“文化年貨”讓人們在旅途中倍感溫暖,回家的旅途有了文化的“妝點”也變得更有韻味。用文化的力量溫暖每一個歸鄉人的心靈,人們臉上洋溢的笑容,對春運工作最好的認可。
春運是一個特殊的時間點,也是一個充滿情感的時期。在這個時間點上,我們不僅是自身的“回歸”,更是文化上的回歸。舞蹈、戲曲、民間藝術,這些傳統文化的瑰寶在候車廳、在車廂內熠熠生輝,每一個舞步、每一個音符、每一個畫面,都訴說著一個關于家、關于鄉愁、關于團圓的故事。它們如同一股暖流,溫暖著每一個歸鄉人的心靈,讓他們在旅途中找到心靈的歸屬和文化的根。
作為傳統節日,春節本質上是一種文化需求,集中呈現著百姓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近年來,隨著社會的發展和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春運的方式也在不斷變化。但不變的是人們對家的那份深深的眷戀和期待。文化亮相春運,不僅僅是一種表演,更是傳承和發揚,也讓歸鄉的旅途變得更加溫馨和有意義。
春節是中國人最能感知溫暖的時節,也是最易察覺變遷的時節。春運路上,有溫暖的民生保障舉措,有精彩的文化演出,有周到的春聯送出,“連環招”彰顯著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也呈現出“家是最小國,國是千萬家”的價值理念,給我們以澎湃的力量。
今天,春運不僅僅是一條回家路,它更是一種情感的歸宿,一種文化的傳承。歸途中的中華韻味,流動中的文化自信。用文化“溫暖”歸鄉路,我們走進一個充滿文化氣息的春運,我們定能迎接一個更加美好的未來!(陳語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