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文婷
彩燈高懸,市集鼎沸,賞非遺,品年俗,春節文旅市場喜迎“開門紅”。今年“加長版”的春節假期,讓許多人兼顧了返鄉探親和出門旅游,從大年初二開始,外出旅游的人數明顯增多,數據顯示,春運啟動以來,全國重點文旅景點的游客數量達到了1.23億人次,較去年同期增長了22.8%。
從“有淄有味”到“濱至如歸”,隨后火爆全網的各地文旅花式“內卷”,奏響了春節文旅熱的前奏曲。各地文旅鉚足了勁,為春節文旅市場備柴添薪。在蘇州過“酥”年,蘇州將“春晚”搬到了火車站,讓來往旅客提前感受蘇州滿滿的誠意;在網友吐槽“新疆不適合窮游”之后,新疆文旅宣布全自治區內多家A級景區,面向全國游客實行免票政策;各地文旅也紛紛送出春節“大禮包”,門票減免、互免優惠、限期免費等各種優惠政策成為了“常規操作”。開門迎客的誠意拉滿,讓利于民,惠民于心,牽引著人們“用腳投票”,帶動地方文旅市場快速增長。
賞燈、賞雪、賞花、賞民俗,各地景區充分發揮自然資源稟賦,融合傳統民俗體驗、非遺文化表演、廟會燈會等傳統年俗活動,創造新場景、新玩法渲染年節氛圍。蘇州拙政園彩燈高懸,各色花卉擺放進傳統建筑,每天入園游覽人數達到3萬人次;海南熱帶野生動植物園推出 “海野尋龍奇遇記” 龍年主題活動,畫龍紋,穿潮服,變身“小龍人”,徜徉動植物世界;鑼鼓喧天鬧新春,張燈結彩過新年,陜西咸陽,秦兵巡游、漢服親子展演、社火秧歌等民俗表演集中亮相,吸引游客駐足觀看。燈會上的魚龍燈,博物館里的龍形器具,廟會里的舞龍表演……結合龍年主題,新場景、新玩法增加了吸引力,滿足人們更多樣的需求,激發消費潛能,燃旺文旅市場。
數字時代,讓“流量”變為“留量”,還需練好內功,贏得口碑。出游前上網查攻略,網友們評價“避坑”還是“必打卡”,已成為人們的“出行指南”。交通、住宿、餐飲等人們出行所涉及的一系列環節出問題,“差評”的影響力比過去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深遠。于是,我們看到各地文旅虛心“聽勸”,從改名到改進服務,收獲了網友點贊;文旅局長霸氣喊話“誰敢砸文旅的牌子,我就砸誰飯碗”獲得全網支持;居民熱情好客,民風淳樸,自發為家鄉代言,溫暖了城市,直接影響著文旅品牌的建設。管理者做好頂層設計,聽取網民意見,及時推出民心所向的政策;經營者和服務者誠信經營,熱心服務,營造舒心放心的消費環境;居民涵養文明之風,將愛家鄉的心情化為行動力,才能更好地擦亮文旅名片,推動地方文旅長久發展。
文旅市場開門紅,中國發展信心強,春節文旅“熱辣滾燙”照見活力滿滿、熱情騰騰的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