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蛟龍出擊——海軍知識主題展》梳理近現代海軍中“龍”的符號,“鳳城尋龍”主題燈會讓人流連忘返……這個春節假期,泰州市文化惠民活動層出不窮,年味十足,其中,紅色旅游在春節假期持續“圈粉”。據統計,春節期間,泰州共接待游客602萬人次,較2023年同期上升66%。
近距離感受梅蘭芳大師家國情懷
泰州市是京劇大師梅蘭芳的故鄉。1956年3月,梅先生率團回泰州演出,為故鄉人民奉獻藝術精品,“萬人空巷看梅郎”定格為永恒經典。梅先生返鄉尋根祭祖并慰問演出,在泰州播下了京劇文化的種子,從此,泰州與京劇藝術結下了不解之緣。
正月初一,泰州梅蘭芳紀念館就吸引了大量游客前來參觀。王龍慶來自山東臨沂,他帶著一家五口人逛梅園,看到展廳內一件件梅蘭芳大師的歷史原物和志愿講解員的解說深有感觸。“在這里,除了看到梅蘭芳先生藝術方面的成就,還有他的家國情懷讓我們深受感動。”
正月初六,梅蘭芳紀念館多功能廳舉行了“泰州市‘慶新春’戲曲票友聯誼會”,梅鄉京劇票友聯誼會20多名票友和中國戲曲學院學生同臺演出,給市民帶來現代京劇《沙家浜》《白毛女》和傳統京劇《貴妃醉酒》《霸王別姬》《西施》等劇目經典唱段,大家互動切磋,交流心得,其樂融融。
“太好聽了,很有韻味!”來自常州的王先生孩子上小學五年級,在學校社團課選擇了京劇,這次乘著假期帶他到梅蘭芳紀念館,近距離感受梅蘭芳大師的藝術人生。現場,孩子還受邀上臺表演了一段《鳳還巢》,贏得陣陣掌聲。
多年來,泰州市深入開展“戲曲進校園”活動,采用“名師帶徒”“名劇傳承”“合作演出”等方式,引導培育新時代青少年熱愛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弘揚京劇藝術。
沉浸式體驗感受人民海軍強大
1949年4月23日,人民海軍從泰州白馬廟揚帆起航,駛向祖國的萬里海疆。1999年4月,人民海軍誕生50周年之際,海軍誕生地紀念館建成開放。展館從“近代滄桑、白馬建軍、威震海疆、發展壯大、魚水情深”五個板塊回顧了海軍的誕生與成長歷史。
自2011年起,人民海軍先后向泰州市捐贈了三艘退役軍艦和一艘潛艇,泰州市以“三艦一艇”為依托,按照旅游主題公園模式與國家4A級旅游景區標準,打造了一處集科普教育、軍事教育、革命傳統教育為一體的海軍文化展示平臺和海軍主題教育基地。
“春節假期前三天,就有3萬多人前來艦艇公園游玩,火爆程度超出了我們的預期。”泰州海軍艦艇文化園相關負責人介紹,自開園以來,每到節假日,總會迎來游客高峰,因此今年春節假期,文化園已經做好了預案,增加了值班人員,雖然大家放棄了假期休息,但看到這么多游客能登艦近距離感受人民海軍的強大,覺得一切都值得。
“能夠近距離觸摸到艦艇的機會難得,對孩子是一個很好的愛國主義教育。”來自蘇州的王先生一家這次自駕到泰州旅游,之前就做足了功課,第一站就來到海軍艦艇文化園,主要目的就是讓兩個孩子近距離來看看軍艦,讓他們有更直觀的感受。“我們第二天的行程還有海軍誕生地紀念館和梅蘭芳紀念館,這次是一次紅色之旅。”
在海紀館,《蛟龍出擊——海軍知識主題展》很是吸睛。本次展覽梳理了近現代海軍中出現的“龍”符號,從中國近代海軍船頭飄揚的龍旗,到人民海軍裝備的殲-20“威龍”戰斗機,再到上天入海無所不能的蛟龍突擊隊,“龍”的意象始終貫穿于中華民族的光輝發展歷程。在黨的堅強領導下,新時代人民海軍也在不斷賦予它新的精神內涵。
紅色基因已融入城市血脈
泰州是喊出“三個不相信”誓言的特級戰斗英雄楊根思的家鄉,也是蓄須明志梅蘭芳大師的祖籍,這里是人民海軍誕生地,是一片紅色的熱土,一座英雄的城市,紅色基因已深深融入泰州血脈。
在泰州,以“海軍”命名的地方不勝枚舉,單學校就有海軍小學、海軍中學,泰州市少年宮還有個海娃藝術團。各個學校把學黨史、憶軍史作為學生德育教育的重要環節,編寫相關校本教材,深入淺出地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作為“水兵母親城”,泰州已獲得“全國雙擁模范城”五連冠。每年“八一”和“4·23”人民海軍成立紀念日,泰州各級黨政慰問團、社會組織,會集中走訪慰問,給海軍官兵送去“第二故鄉”的問候。
硝煙已散,昔日江面硝煙中的支前壯舉,早已融匯在泰州兒女的血液之中,匯聚起催人奮進的磅礴偉力。如今,行走在泰州的街頭,雙擁文化廣場、雙擁一條街、雙擁長廊等隨處可見;海軍公園、海軍大道、水兵廣場,都在致敬這段歷史。
近年來,泰州深入挖掘紅色資源,將紅色景點“串點成線”,開辟出海軍誕生基地、海軍艦艇文化園等10條紅色學習路線。同時突出“文旅結合”的發展理念,將紅色旅游主題融入到地脈和文脈中去,在這片熱土上唱響“紅色贊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