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6日,江蘇省召開長江經濟帶生態環境警示片暨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交辦問題整改推進會。省委書記信長星強調,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和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進一步推動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講話精神,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堅持問題導向,狠抓整改落實,鞏固來之不易的共抓大保護好局面,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更好支撐和服務中國式現代化江蘇新實踐。(2月27日新華報業·新江蘇訊)
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作出的重大決策,是關系國家發展全局的重大戰略。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主持召開座談會,強調要堅持把修復長江生態環境擺在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工作的重要位置,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2023年,長江流域水質優良斷面比例為91.7%,連續四年干流水質保持Ⅱ類。長江南通段再現水清岸綠、江豚游弋的喜人景象。
作為長江中下游地區的江蘇,始終把生態環境質量“只能更好、不能變壞”作為必須守牢的底線。在推進長江大保護過程中,江蘇頒布全省長江船舶污染防治條例,積極推進污染治理“4+1”工程,切實抓好長江“十年禁漁”,高質量完成沿江生態修復工程。同時,狠抓突出生態環境問題整改,江蘇生態岸線占比提高到64.1%,2017年初江蘇段魚類僅檢測到48種,2022年恢復至76種,中華鱘、胭脂魚等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身影重現長江下游,長江經濟帶生態環境保護發生了轉折性變化。綠水青山間,一幅富饒秀美、蘊藉雋永的“美麗江蘇”畫卷徐徐展開,成為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落地生根、開花結果的最美注腳。
江蘇因江而興、因江而盛。2023年4月,長江國家文化公園文旅項目“梅鋼濱江工業生態走廊”列車觀光線開通,南京長江文化旅游節、長江文化論壇的相繼舉辦。南通濱江地區加快生態修復,“工業銹帶”蝶變“生態秀帶”……一批體現江蘇地域特色、支撐長江國家文化公園建設的文旅項目正成為長江兩岸綠色發展的新賽道。
生態修復是一項系統性工程,好環境是需要養的。對照長江經濟帶生態環境警示片和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交辦問題,我們的工作依然任重道遠。要統籌規劃,站位更高、看的更遠,因地制宜,因時制宜。積極探索生態資源保護、建設、管理的有效模式,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打造生態文明建設的中國樣板。要積極推進體制機制創新,在資源管理、行政管理等方面積極推進改革,改變多龍治水的局面,努力形成歸屬清晰、權責明確、監管有效的生態保護管理體制。綠色生態的形成,生態環境的治理不是一蹴而就的,是需要我們用“工筆畫”的精神去實踐、用“繡花針”的功夫去努力的。
萬里長江,奔流不息,惠澤兩岸。沿江百姓牢記囑托,在充滿光榮和夢想的新征程上,正齊心協力繪出更加壯美的萬里長江新圖景。(吳欣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