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宿遷市宿城區耿車鎮紅衛村的花卉大棚里花繁葉茂,一盆盆圓潤飽滿的多肉植物晶瑩奪目、形態嬌憨;一朵朵色彩斑斕的鮮花濃郁芬芳、嬌艷欲滴,呈現出一派生機盎然的景象。
“這款多肉養護成本低,多曬太陽,少澆水,就能存活,過年買幾盆回家,放在家里美觀好看。新進來的家人們麻煩點點關注,點點贊……”村民徐素娟直播間里的人氣跟大棚的溫度一樣高,線上看花買花的人絡繹不絕。
據徐素娟介紹,過年期間紅色系的多肉銷量攀升,美杜莎、紅銅壺超白錦、仙墨等品種多肉深受消費者青睞。“現在是銷售旺季,即使像我這樣一個人同時負責直播銷售和打包發貨,一個月盈利也能超過萬元。”徐素娟高興地說。
在紅衛村,像徐素娟一樣從事多肉、花卉苗木種植銷售的農戶有很多。借助網絡平臺,紅衛村依托“公司+農戶+電商”聯農帶農形式,年銷售多肉植物近1.6億株,2023年多肉產業收入達8.2億元,村集體經濟收入約105萬元、全村人均收入約26000元。
近年來,紅衛村立足本村資源稟賦條件、產業基礎、區域優勢和特色產業的功能定位,積極引導群眾大力發展花卉苗木培育栽植產業,同時借助電商優勢,積極拓展花卉苗木銷售渠道,帶動苗木花卉產業種植面積與產值實現突破發展,讓村民也靠著雙手,打造出了屬于自己的“致富花園”。
目前,村域內已建成溫室大棚約52萬平方米,培育多肉植物、花卉盆景、彩色苗木等約8000萬株,已打造出多肉和花卉苗木特色產業,現有設施大棚1300畝,培育多肉植物、花卉、苗木500余種,年產值近億元。
“我們村里外出務工的村民很少,大部分都在村中從事多肉種植或網絡銷售工作。”紅衛村黨支部書記王鵬介紹,紅衛村以前主要以塑料粗加工為主,在全面禁塑后,2015年底徹底轉型,清除所有廢舊塑料回收和加工,加快轉型發展生態高效農業,走上種植培育花卉、網絡直播銷售的道路。
經歷蝶變后的紅衛村獲得了諸多榮譽:2021年農業農村部推介紅衛村為2021年全國鄉村特色產業億元村;2022年入選第十二批全國“一村一品”示范村鎮名單;先后獲得“江蘇省衛生村”“江蘇省休閑農業精品村”“江蘇省水美鄉村”“江蘇省人居環境示范村”“中國淘寶村”等榮譽稱號。現在,紅衛村已成為村民口中驕傲自豪的存在。
為了讓多肉植物產業發展得更好,紅衛村還積極組織村中的種植大戶、村民、直播人員組成學習考察團赴云南、山東、河北等地考察,學習多肉種植先進地區的經驗做法。
“我們經常往返山東、河北等地進行學習,把先進的培育技術和優質的種苗帶回來,運用到種植之中。”宿遷市博雅農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負責人李小鵬表示,對于多肉種植來說,定期的交流學習十分重要。好的技術能夠極大程度節省種植的成本、時間,可以實現產量的躍升。
在紅衛村,這里春常在、花常開。小小多肉不僅美化了鄉村風貌,更是讓村民的日子越過越紅火。(史雅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