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國首個電動汽車智慧充換電示范區在江蘇建成,位于蘇州、無錫、常州三地范圍,輻射區域近500平方公里,預計能惠及新能源汽車車主超50萬人。示范區內,通過對充電基礎設施軟硬件升級改造,依托智能算法,電動汽車車主可在既定路線提前接收根據自身用車習慣、車位實時狀態、優惠價格信息等定制的充電方案,節約充電時間和成本,同時解決充電設施利用不均衡問題,實現新能源汽車、充換電站、城市電網三方高效互動,完成從“車等待樁”到“樁匹配車”的轉變。這不僅是新能源汽車充換電技術運用上的進步,更是對未來城市出行方式的一次深刻預見。
新能源汽車是交通領域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的重要載體,近年來國內外車企陸續發布了停止生產燃油汽車的時間表,紛紛加快新能源汽車產業布局,實踐證明,新能源汽車的發展方向是大勢所趨。但很多消費者對于購買新能源汽車依然猶豫不決,主要原因來自“里程焦慮”。而智慧充換電示范區的建立,將為車主提供更加智能、高效和便捷的充換電體驗,解決消費者對于新能源汽車充換電的后顧之憂,從而進一步挖掘新能源汽車消費潛力。
面對電動汽車產業的快速發展,充換電市場智能化是必然趨勢。為何選擇在江蘇建設電動汽車智慧充換電示范區?我們可以從這些年江蘇大力發展新能源汽車產業的成果中窺探一二。作為新能源汽車大省,近年來江蘇省內新能源汽車保有量年均增長達30%,到2025年底預計將有新能源汽車近300萬輛。江蘇率先出臺全國首個新能源汽車充換電設施建設運營管理辦法以及一系列配套政策,率先打破全國充換電設施規劃、建設、運營、監管等“無標準、無法規”困境,并從省級層面全面推動統建統營和有序充電。經過接續努力,江蘇充電設施建設數量和規模始終保持全國領先水平,并在全國率先實現公用充電設施鄉鎮全覆蓋、高速服務區快充樁全覆蓋。一方面是政策層面表明對新能源汽車市場長期發展的支持態度,并陸續出臺有效的政策和措施,提振信心;另一方面,是客觀上基礎設施建設的遙遙領先。正是有了這樣的基礎,國內首個電動汽車智慧充換電示范區花落江蘇自然順理成章。
下一步,示范區建設模式有望推廣至上海、安徽等地區,推動長三角地區新能源汽車產業轉型升級。期待在未來,隨著技術的不斷創新和市場的不斷壯大,智能充換電將融入智慧城市“互聯網+”的建設中,進一步促進城市出行的智能化,讓日常出行變得更加便利高效和綠色低碳。(趙欣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