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務部、中央網信辦等9部門近日聯合印發的《關于推動農村電商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13日對外發布。意見提出,用5年時間,在全國培育100個左右農村電商“領跑縣”、1000家左右縣域數字流通龍頭企業、1000個左右縣域直播電商基地、10000名左右農村電商帶頭人。(3月14日新華網)
數字經濟時代,農村電商,不僅推動農產品“走出去”,也吸引消費者“走進來”,更是促進農村消費、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向往的有力支撐。在發展經濟,拉動內需的語境下,發揮對接城市大市場,打開消費新市場的農村電商鮮明優勢,為鄉村振興注入源源“活水”。
一根網線,連通城鄉。一端連著農民致富之路,一端連著居民生活之需。隨著農村電商基礎設施建設持續推進,農村寬帶、通信等信息化基礎設施建設力度加大,數字技術向廣袤的鄉村不斷拓展,電商賦能已經成為鄉村振興路上的亮麗風景線,有力推動了農村消費的擴容與升級,成為農民增收的有效抓手。2023年,全國農村網絡零售額達2.5萬億元,同比增長12.9%,全國農產品網絡零售額達5870.3億元,同比增長12.5%,增速均快于網零總體。農村電商蓬勃發展,不僅拉近了農民與市場的距離,還帶動了農村就地創業就業。為推進鄉村振興和產業振興帶來新契機,注入新活力。
推動農村電商高質量發展,需要下好因地制宜“棋”。 尤其是農村情況千差萬別,基礎設施、配送體系、電商人才等存在差異,不能簡單盲目照搬他人模式“抄作業”,從地域差異和人口、區位等因素出發,指導各地立足產業和資源稟賦,結合優秀傳統文化、鄉情民俗等元素,發揮比較優勢,引導電商服務精細化、專業化、集約化發展。著力培育農村電商特色品牌,走好精品、優質、綠色之路,創建更多“鄉字號”“土字號”“特字號”農產品,發展“電商+休閑農業”“電商+鄉村旅游”等新業態,挖掘鄉村生產生活生態價值,讓農村電商釋放更多紅利、激活致富潛能。
鄉村振興,人才先行。電商興農,人才是關鍵。推動農村電商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提出用5年時間,基本建成設施完善、主體活躍、流通順暢、服務高效的農村電商服務體系,這需要一支專業化、高素質的人才隊伍來推動發展。近年來,各地各部門著眼農業現代化和農村流通智慧化發展趨勢,大力培養農村電商人才,培育掌握專業化生產、數字化經營技術的“新農人”。而農村電商的持續發展,必然需要人才的持續輸入。需要做深做實培訓這篇大文章,聚焦智慧農業、農產品電商、鄉村信息服務等主題,鼓勵地方與大型電商平臺對接,建設一批農村電商產業園、農副產品直播電商和人才實訓基地,幫助農民熟練掌握短視頻、直播等技能,切實以數字化“新農具”培養新農人,夯實發展電商的人才之基。以電商“新農人”快速成長,產生鲇魚效應,賦予傳統農村全新活力。
電商進農村,農貨賣全國。立足鄉村振興新時代,推動農村電商高質量發展,正當其時、恰逢其勢。乘著數字化浪潮,增強農村電商發展的聯動性、適配性,以農村電商大發展激活農村大市場,為鄉村振興賦能添彩,繪就更加美麗的農業發展、農民富裕的錦繡畫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