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蘇
江蘇省政府辦公廳日前印發《關于支持城市更新行動的若干政策措施》(以下簡稱《措施》),將于6月11日正式施行。《措施》聚焦城市更新工作存在的突出問題精準發力,優化存量、提升品質、完善結構,努力創造更加美好的城市人居環境,提高全省城市規劃、建設、治理水平。
城市更新是事關全局和長遠的大事,是事關群眾切身利益的好事。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為人民。因此,要把城市更新和完善公共服務結合起來,建設暢通高效的綜合交通體系,匹配優質教育、醫療、養老等公共服務資源,提高居民生活品質。
“更”新換代,“基”在回應民眾關切。城市更新一頭連著發展,一頭連著民生。城市更新不是為新而新,而是要回應民眾的關切。譬如,以老舊小區改造為代表的城市更新,事關群眾切身利益,承載著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是一項實實在在的惠民工程。因此,在城市更新實施的全過程都應當聽取人民的意見,尋求人民看法、意見和建議的“最大公約數”,彰顯全過程人民民主。城市“更”新,正要站在群眾的角度想,為了群眾的利益推,靠著群眾的力量干,努力實現“溫暖舊改”,也讓居民從“有房住”到“住得好”,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更”進一竿,“重”在提升城市功能。城市更新是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必然選擇,與城市的可持續發展密不可分,是城市不斷走向現代化的現實需要。互聯網時代,城市更新更要推進“數字+”社區、教育、交通、醫療、文旅等場景建設,促進重點領域數字化運用,提升城市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智慧化運營水平。譬如,揚州啟用“智慧社服”平臺,一些老小區也有了“聰明大腦”,在方便居民生活的同時,也構建社會治理共同體。當下,城市更新還要創新開展包括降低碳排放、提高能源效率以及減少垃圾產生等促進環境可持續性的系列活動,以確保數字基礎設施能夠滿足未來需求。
“更”勝一籌,“要”在提高生活品質。更新是城市永恒主題,是城市保持活力的源泉。老城新生,寄托著我們這個時代對城市美好生活的浪漫想象。因此,城市更新與未來相連,需要在空間、形態、業態、功能等方面引領城市、區域發展。譬如,蘇州把封閉的空間變成開放的空間,不斷完善公共配套,提升生態品質,既講好文化故事,傳承城市記憶,也能讓公園綠地更可閱讀、更有韻味;南京小西湖街區“微改造”后,歷史傳承與民生改善相得益彰……雖然城市更新“打開方式”不盡相同,但無一例外,都讓這座城市的過往印跡更加可觀可感,城市形象不斷提升。
“城,所以盛民也。”城市是人集中生活的地方,城市更新,歸根結底是為了讓百姓舒心。城市更新,可以說是一個城市“新陳代謝”的過程,是城市轉型發展必然要經歷的階段,通過將已不適應現代城市社會生活的地區進行科學改建,讓城市重新煥發活力。江蘇《措施》發布,定能讓時代記憶留在我們身邊,讓現代化以新的形式呈現。城市“更”新向“暖”行,用“新”點燃我們對“城”的熱愛與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