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人民銀行發布最新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我國綠色貸款保持高速增長,截至一季度末,本外幣綠色貸款余額33.77萬億元,同比增長35.1%,高于各項貸款增速25.9個百分點,一季度增加3.7萬億元,季度增量創歷史新高。(5月20日 人民日報)
綠色貸款作為一種新型金融工具,致力于在環境保護與綠色發展之間尋找平衡點,通過引導資金不斷向環境友好行業滲透,最終服務于綠色發展大局。今年一季度,綠色信貸無論分行業還是分用途看,均保持高速增長,為推動經濟社會綠色發展注入了強勁動力。
市場趨勢與綠色貸款“良性互動”,譜寫綠色發展新篇章。自中國提出“碳達峰”、“碳中和”目標以來,各級積極出臺財政補貼、稅收優惠、信貸支持等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引導金融機構加大對綠色發展的支持;需求端的積極要素也在同步積累,實體經濟持續回升向好、綠色發展理念深入人心、產業提質升級日新月異,都為發展綠色貸款提供了廣闊的市場需求空間。隨著一季度綠色貸款“成績單”的揭曉,基礎設施綠色升級產業、清潔能源產業和節能環保產業貸款余額同比分別增長31.4%、39.4%和34.4%,綠色金融市場展現出蓬勃活力,信貸“活水”流向綠色領域,為中國綠色發展提升含“金”量。
綠色貸款推動產業發展,點燃高質量發展“新引擎”。重點項目建設是高質量發展的“壓艙石”,各地紛紛打造支持重點項目發展的全鏈條綠色金融服務體系,助力重大項目建設跑出“加速度”。以江蘇為例,截至今年一季度末,全省綠色信貸余額4.1萬億元,同比增長41.2%,綠色貸款為重大項目建設添足“金動力”。綠色貸款不僅在推進重點項目建設上發揮重要作用,對產業升級、鄉村振興等方面的利好也日益凸顯。綠色貸款幫助企業進行節能改造、為基礎設施綠色升級,通過推出和美鄉村貸、人居環境貸、生態農園貸等特色產品,金融“養料”精準賦能鄉村振興。綠色貸款助力綠色產業蓬勃發展,擦亮“綠色中國”底色,繪就“美麗中國”新圖景。
綠色是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底色。“4·22世界地球日”前夕,人民銀行會同發改委等6個部門出臺了《關于進一步強化金融支持綠色低碳發展的指導意見》,我國綠色信貸仍有較大增長空間。推動綠色信貸走實走深,一方面要加快建立完善的認定標準和核查體系,防范“偽綠”、“洗綠”、“漂綠”等項目蒙混過關,確保綠色信貸“成色”可靠;同時加快建立綠色低碳金融的大數據網絡,降低中小企業中推動綠色金融的成本,進一步提高中小企業覆蓋率,讓綠色信貸在“普惠”發展中發揮更大的作用。(洛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