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精品福利观看_婷婷国产在线综合_天天操天天插_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av

返回
頂部
首頁 > 熱點 > 正文
加速新質生產力的“農業解法”

連日來,各地搶抓農時,全力抓好“三夏”生產,為糧食豐產豐收打下基礎。強國必先強農,農強方能國強。隨著新技術的不斷涌現和應用,新質生產力深入融入農業生產各個環節,為農業農村現代化提供了強大動力。我們要以新質生產力為引擎,通過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進行生產要素的創新組合和迭代升級,不斷提高農業勞動生產率,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

提升農業機械化水平是智慧農業的基礎。農業機械化在農業發展中具有重要意義,不僅節約了人力成本,更使農業生產更加科學高效,顯著提高了生產效率。江蘇3500多萬畝小麥豐收在望,各級農技植保人員惠民下鄉,指導農戶做好小麥測產、病蟲害防治等工作;浙江寧波、桐廬等地啟用智能化循環式烘干機,24小時連續作業,溫度、水分等實時監控,大幅提高麥收作業效率;江西南昌193.5萬畝早稻長勢喜人,農戶科學管水、及時追肥,為夏糧豐收打下基礎;廣州增城推廣水稻增密增穗技術,水稻畝產有望提升200斤左右……科技賦能傳統農業,進一步夯實豐收基礎,將農業機械化應用到農業產業鏈的各個環節,融合在夏收、夏種、夏管的全過程,構建立體多維的現代農業產業體系。

加強數字化管理是實現智慧農業的最佳手段。農業強國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根基,發展農業新質生產力,也將成為新時代農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抓手。發展農業新質生產力,要改變過去那種依賴高投入獲得高產出的傳統生產方式,需更多依靠科技賦能。在湖南長沙,高標準農田里新的抽排灌溉系統不僅減少灌溉用水損耗,還讓農民抽水效率提高一倍以上,為早稻有效分蘗提高結實率打下良好基礎;在浙江海寧,智能灌溉系統依據土壤濕度、作物生長周期自動調節水量,真正做到按需供給;在吉林永吉,通過建立地面攝像頭、低空無人機、外太空遙感衛星的多層立體管控平臺,實現全流程遠程監控……無人機作業、農業遙感、衛星定位、物聯網等技術的普及,從更高維度捕捉農田信息,實現精準布局與管理,讓農業正從“體力活”轉變為“智力活”,呈現出農業現代化轉型的蓬勃圖景。

培養農業復合型人才是高效農業的關鍵。近年來,鄉村人才工作取得積極進展,農業科研隊伍、鄉村產業發展“雁陣”和高素質農民隊伍不斷壯大,但農業復合型人才仍存在短缺。一方面,要從本土農民著手,提高農民對數字化農業技術的掌握、對農業機械設備的熟練使用,培育一批愛農業、懂技術、善經營的本土鄉村建設人才。另一方面,應加大新形勢下的人才隊伍儲備,通過深化產學研結合,加大農學相關專業扶持力度,配套對應社會保障制度,讓技術人才真正能留下來發揮所長。此外,部分地區探索搭建的農業數字化服務平臺也為農民學習先進農業技術提供了全新方向,不僅實現農產品供需信息的高效對接,拓寬銷售渠道,提升農產品價值,也讓農民通過“云端”學習和分享先進經驗,進一步惠農利農,創新農業復合型人才培養新模式。

務農重本,國之大綱。在推進鄉村振興的道路上,要始終以新質生產力作為強大引擎,以科技創新作為核心驅動力,以人才培養作為根本保障,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建設,答出新質生產力的“農業解法”,讓鄉村煥發出勃勃生機,造福萬千農民群眾。(何宸)


熱點
版權所有 江蘇現代快報傳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25 xdkb.net corperation. 蘇ICP備10080896號-6 廣告熱線:96060 本網法律顧問:江蘇曹駿律師事務所曹駿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