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是共建“一帶一路”倡議提出十一周年。這股東風不僅助力我國產品走向世界,還為“一帶一路”共建國家企業間的友好合作帶來無限機遇。
5月10日,在金陵海關監管下,江蘇蘇豪瑞翔貿易有限公司進口了一批價值307萬元的化纖制男式上衣,這批衣服采用“出境加工”模式,前期將化纖布等面輔料出口至東南亞,在當地工廠加工為成衣后進口回國內。憑借“出境加工”電子賬冊,蘇豪瑞翔可享受出境加工關稅優惠23萬元。企業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今年以來,他們的訂單量穩中有升,這本是一個好勢頭。但卻因加工工廠產能不足,疊加國內人工成本上漲等原因,公司利潤空間反而降低了,無法滿足現客戶的單價要求。
江蘇蘇豪瑞翔貿易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陳愛表示:“考慮到東南亞的人力成本相對較低,而且大部分是“一帶一路”共建國家,合作起來相對更加便捷和友好。所以我們將一些簡單的款式移到東南亞生產,比如說越南、柬埔寨、孟加拉等國家,國內、國外相互配合生產,于是我們向地方海關尋求了政策指導。”
了解到企業訴求后,金陵海關派員深入企業調研,通過召開關企座談會、電話溝通等形式,摸清存在的困難和實際需求。同時,詳細講解出境加工相關政策法規。
金陵海關駐江寧辦事處保稅監管一科副科長陳玲表示:“出境加工主要是指我國境內符合條件的企業,將自有的原輔料、零部件、元器件或半成品等貨物,委托境外的企業制造或加工完成后,再復運進境,并支付加工費和境外料件費等相關費用的一種經營活動。”
據介紹,與以往通過一般貿易方式出口料件、再復進口成品相比,“出境加工”模式可以有效地為企業減輕稅費負擔。
今年1至4月份,金陵海關共辦理出境加工業務貨值達到1787萬元人民幣。
陳愛說道:“在金陵海關的支持和專人指導下,我們成功設立了南京地區首本出境加工電子賬冊,不僅解決了國內工廠產能不足的困難,成本還降低了至少10%。預計今年一年,我們企業將節約稅款100萬元左右,海關真是幫了我們的大忙。”
在深度參與國際分工,實現產業鏈供應鏈緊密合作的過程中,共建“一帶一路”國家正發揮各自潛力,實現互利共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