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精品福利观看_婷婷国产在线综合_天天操天天插_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av

返回
頂部
首頁 > 熱點 > 正文
【地評線】荔枝網評:“一針一線”織就以文興業“雙面繡”

特約評論員/周軍

端午節期間,城鄉大地彌漫著濃厚的節日氛圍。“文化味”增添節日厚重感。在繁華的商業街區,一家家古色古香的文創店鋪門前人頭攢動。近距離看,青翠的粽葉、五彩的絲線、精致的龍舟模型琳瑯滿目,一個個帶著“新意”的文創產品吸引游客眼球,讓人流連忘返。貨架上的小香囊,不只有粽子形狀,還加入了南瓜、荷花、龍舟等造型;普通的艾草,搭配上菖蒲葉、黃金球等,變成了新式艾草花束……普通商品有了文化“附加值”,傳統文化有了新創意,不僅成為了節日的點綴,給人們帶來新鮮感、文化味,更為“假日經濟”注入澎湃活力。

每逢假期,“假日經濟”便成為感知經濟活躍度的重要維度,其中包羅著人們集中購物、集中消費等,而文旅消費成為重點觀察的“窗口”。為文化買單,漸成旅游新風尚。據文化和旅游部數據中心測算,全國國內旅游出游合計1.1億人次,同比增長6.3%;國內游客出游總花費403.5億元,同比增長8.1%。“流動中國”生機勃發,活力滿滿。無論是人們積極參與到端午民間習俗,體味傳承千年的端午文化,還是奔赴一座城,體驗非遺展演、觀看賽龍舟等傳統活動,或者是走進文創街區,挑選一個個心儀的文創產品,為出游留下紀念……這些都體現了人們對于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無疑,激發人們消費熱情,提升“假日游”品質,文化成為一把“金鑰匙”。樂見各地聚焦為傳統文化“增值”共同目標,推出一系列新創意、新表達,正在吸引著游客“用腳投票”,留下口碑,“走紅”網絡,賦予傳統節日以新的生命力。

文化產業是最具發展潛力的產業之一,被稱為21世紀的“黃金產業”“朝陽產業”。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對文化消費的需求將不斷增長。不少地方緊跟市場需求,加強政策支持、資金投入和人才培養,推動文化產業“向陽生長”。從東方美學、傳統服飾文化中尋找靈感、汲取滋養,山東曹縣形成集原創研發、設計制作、網絡營銷等于一體的漢服產業鏈,乘著“漢服潮”“電商風”,今年以來漢服網上銷售額已達19.8億元。在文化資源豐富、文化人才聚集的江蘇,民營力量打響“蘇式”文化品牌,2022年江蘇規模以上文化企業首次突破萬家,營收超1.2萬億元,多家公司入選“2024·全國文化企業30強”。文化產業為經濟茁壯成長注入“營養液”,提示著各地當加強“人文經濟學”的探索與研究。“文化很發達的地方,經濟照樣走在前面。可以研究一下這里面的人文經濟學。”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人文經濟學”這一重大課題,就是要推動全國上下在發展經濟的同時,更加以文化人、以文惠民、以文潤城、以文興業,推動人文與經濟良性互動、相得益彰,為高質量發展注入澎湃動能、厚植中國式現代化道路的人文底色。

歷史文化的傳承中,往往蘊含著發展的優勢和潛能。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文化與經濟相得益彰,定能彼此成就。福建泉州以其千年海洋、海絲、閩南文化交融的魅力,在蟳埔漁村簪花傳統引領下,吸引游客紛至沓來,2023年旅游總收入破千億元,增長近七成。河南鄭州的“只有河南·戲劇幻城”則以沉浸式體驗中原文化為特色,今年“五一”假期吸引超50萬游客,綜合收入增長40%。江蘇以豐富的歷史文化、紅色文化、水鄉古鎮文化等吸引游客,持續叫響“水韻江蘇”品牌,帶動旅游收入持續增長。各地先行先試,創新實踐,以源遠流長的文化長河為源泉,浸潤創新創造的豐饒沃土,催開了一朵朵文旅之花,賦能經濟發展。

涵育文化,就是厚植經濟“內動力”。投資文化,有時候可能見效慢,但文化往往具有強勁內動力、綿長生命力,最能推動經濟行穩致遠。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豐富人民群眾精神文化生活,對推動文化傳承發展、創新實施文化惠民工程、大力發展文化產業等作出部署,指引各地以文興業。寫好“人文經濟學”這篇大文章,大有可為。面向未來,織就經濟繁榮與人文鼎盛的“雙面繡”,關鍵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順應消費需求、滿足人民群眾對文化新期待,因地制宜、創新探索,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產業集群,把博大精深的文化優勢源源不斷轉化為經濟優勢、發展勝勢。(周軍)


熱點
版權所有 江蘇現代快報傳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25 xdkb.net corperation. 蘇ICP備10080896號-6 廣告熱線:96060 本網法律顧問:江蘇曹駿律師事務所曹駿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