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精品福利观看_婷婷国产在线综合_天天操天天插_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av

返回
頂部
首頁 > 熱點 > 正文
南京市第二十九中學:學校教育的關鍵是保護和發展學生的創造力

夏至到來,南京市第二十九中學校園內樹木蔥蘢,生機勃發,正如校園中行走的青春少年,一切都是熱烈而明亮的。在這個燦爛的季節里,讓我們走進二十九中,走近二十九中拔尖創新人才培養。

當今世界,科技革命加速演進,ChatGPT影響著我們的生活,知識創新加速推進,教育迎來了全新的挑戰和機遇,“教育向何處去”成為世界關注的時代命題。當下的熱詞“新質生產力”,特點是創新,關鍵在質優,為順應時代潮流育人指明了方向。建設中國式現代化強國,必須建設中國式現代化教育強國、科技強國、文化強國,必須走科技自立自強的發展道路。全力培養科技自主創新人才,用數字化賦能教育改革,成為塑造教育發展新優勢和學校高品質發展的突破口。

二十九中堅持以拔尖創新人才培養為抓手,堅持走高品質發展之路,正是對發展“新質生產力”的生動回答。二十九中的教育直面時代之變,開展智能時代背景下數字賦能教學的探索,堅定走在“精準教學”“融通性教學”“微探究教學”和“個性化學習”的探索大道上,堅持把最美好的教育獻給學生。


 △著名校友、奧運冠軍惠若琪贈送的“永爭第一”冠軍石


直面高品質,始終站在時代前沿

全力推進拔尖創新人才培養

早在2016年,二十九中就正式啟動“拔尖創新人才培養工程”,2023年提出“拔尖創新人才培養再提升、再探索、再出發”。二十九中拔尖創新人才培養計劃起步早、措施實、效果好,作為二十九中教育的重要目標之一,引領學校走在高品質發展的大道上。學校整體辦學水平位列江蘇省前列。



 △拔創班赴北京研學


在“拔尖創新人才培養計劃”的推動下,學生參加各類學科競賽取得了累累碩果。2024 屆高三學生在數理化生信息等競賽中榮獲省級以上獎項90余人,實現了突破。學校傳統的機器人和武術競賽項目,更是連年斬獲世界級和國家級獎項,穩居各類特色學校“盟主”的地位。



 △機器人戰隊橫掃國際獎項


2021—2023年的三年新高考,二十九中文理并舉,全面輝煌,社會美譽度逐年提升。畢業生們基本被優秀的本科院校錄取,另一方面拔尖創新人才培養從高原走向高峰,形成了“年年有清北”的喜人景象。2022年,郭愷文同學錄取清華大學,他的同級校友們也都奔赴了理想的大學。2023年,200多人“組團”進入985高校。肖巖鈞同學錄取清華大學,和他同屆的校友中,在C9高校學習的有近80人。不少同學選擇了在寧的全國一流高校,55人相聚在南京大學。二十九中一直在思考、一直在實踐,在拔尖創新人才培養的道路上,構建了有二十九中特色的高品質育人模式。



 △學校操場


直面教改創新,注重實踐探索

全面推進課堂教學方式變革

二十九中持續探索“微探究教學”“精準教學”和“融通性教學”,以此為抓手全面推進課堂教學改革,促進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發生實質性變革。學校勇立科技潮頭,用人工智能時代的技術手段賦能教學,通過優化課堂教學的流程設計、師生的平等對話、生生的交流合作等教學活動,實現教學方式的真正變革,旨在用教學豐富的“新”方式全面激發學生的創“新”內驅力。

已經培養出兩名清華學子和三十多名C9高校學子的班主任孫艷老師,分享了自己的育人經驗。



 △融通性課程


“學校拔尖創新人才培養不斷取得成果,我的班上涌現出許多學習能力強、思維品質卓越的學生。2020屆于樂言同學、2023屆肖巖鈞同學目前都在清華大學就讀。回想他們的學習歷程,我最大的感受是學生的潛力是無窮的,在高中階段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依據學生的個性特點、思維特點給予幫扶指導,學生可以不斷突破自身局限,實現高中三年的蛻變。二十九中有著心憂天下的育人理念,有風清氣正的德育課程,眾多愛國主題教育內化為學生濃厚的家國情懷。2021屆的姚力眉同學高考取得了優異的成績,在填報志愿時選擇了‘軍中清北’國防科技大學,她的身上有著二十九中‘厚德自強,純正卓越’的滾燙烙印,肩負著科大‘厚德博學,強軍興國’的使命。作為拔尖創新人才班的班主任,我始終認為育人的關鍵是尊重學生的個性特長。呵護、推動、引導,讓學生成為自己最渴望成為的人。二十九中風清氣正的學風、高瞻遠矚的視野給每個學生打上積極進取的底色。”


 △云創空間


二十九中的教學變革一直彰顯著“新”的蓬勃生機。數字時代滲透生活,未來學生們面對的是一個天地融合、萬物互聯的時代。南京二十九中謀定于“變”,在2016年率先提出“融通性課程”這一理念。在近八年的深入探索中,學校對融通性課程進行多維度、多層次開發,實實在在地推動著二十九中學子融通性高品質思維的發展。2023年,學校面向全省開設了《Back to the past》和《體悟生態之美,共創綠色家園》等融通了英語、歷史、生物、地理、音樂、美術等學科的示范課,通過綜合性、應用性、創新性的學科交叉融通教學設計,為同學們展示了內涵豐富、內容創新的生動課堂,從而脫離了淺表的學科知識雜糅,走向了課程內部邏輯梳理和高階思維培養的深度融合。

近兩年,二十九中從“走出去”和“請進來”兩個維度展開了“雙高”貫通的探索,在南京市走在了前列。2023年,學校拔尖創新人才班赴北大數學中心、物理學院進行專題研學活動,學科和科技特長生赴上海“一大會址”、復旦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和同濟大學進行研學。2024年,學校在以“融起來,向未來”為主題的教學開放周上,聘請南京師范大學副教授張鵬和南京醫科大學教授林興建走進高中課堂,開設“雙高”貫通課,高校教師與高中教師以同一個主題展開同課異構,讓孩子們從不同視角獲得全新的體驗,真正實現了“雙高”貫通課程落地,在省內外引發較大反響。

面對最新的高考試卷變化,二十九中在第一時間展開多輪研究。九省聯考以來,以新情境、新定義、新符號為背景的數學第19題給所有學生帶來了巨大的挑戰。學校在第一時間組織拔創班的優秀數學老師開設“第19題”專項突破公開課,在備課組的集體研討下,將數學第19題按照呈現方式分為三類,即“新瓶裝舊酒”“多材料新情境問題”“完全陌生的新定義”和“新符號問題”,按照考查方向再將其拆分為“新概念為導向”“新運算為導向”“新性質為導向”“新背景為導向”“新公式為導向”五類,將“新”變化與“微”探究結合,扎實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2024年4月14日,數學組何可老師代表學校參加“2024年長三角高品質高中數學說題大賽”,從省內外知名高中的28名選手中脫穎而出,榮獲一等獎,為學校爭得榮譽。

始于興趣,終于熱愛,全力推動學生學習方式的變革

二十九中持續深化學習方式變革的探索,引導學生在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創新學習等方向闊步前進。學校反對孤立掌握基礎知識、淺層掌握基礎知識、純粹通過死記硬背和機械記憶掌握基礎知識,提倡從事實性學習走向概念性學習,從表面性學習走向深入本質的深層性學習,從孤立分散的學習走向整體結構性學習,從機械性記憶走向基于腦科學、記憶科學的科學記憶的學習,從低階思維能力學習,即記憶、理解、運用,走向高階思維能力學習,即分析、評價、創造、批判性思維的學習。



 △圖書館一角


近年來,隨著學校社會美譽度的提升,越來越多的優秀初中畢業生選擇了二十九中,學校將“智優生背景下自主性教育模式的探索”作為一個重點課題進行研究。在理念上,關注差異,讓每一個智優生獲得最大限度的發展,將學生個性的差異,看作創造力和特長培養的著力點,喚醒學生的內驅力,激發學生的信心與熱情,為每一位學生提供不同的自學內容,允許學生依據自己的興趣和能力自主選擇;在方式上,講求創新,促進學生全面發展,重視合作學習與研討,用自由合作的學習方式,讓學生學會主動探究,感受合作的力量;在評價上,形成交互共存的“多元”評價模式,建立由教師、學生、家長共同參與、交互作用的評價模式,運用他評、自評、互評等多元化評價方法,從不同角度清晰、全面地記錄學生的成長過程。



 △2024屆高三畢業典禮 現代快報/現代+記者 施向輝 攝


前不久,二十九中化學奧賽教練張寧老師和全國化學奧賽競賽一等獎安彥鵬同學進行了經驗分享,從中可以窺見學校推動個體學習方式變革的特色與智優生培養的效果。張寧老師在談及如何培養化學競賽拔尖創新人才這一問題時說:“有自主學習驅動力和合理時間規劃的學生是首要的培養對象,然后選拔對化學競賽有興趣且有一定學習能力的學生,第一步就是教授學生基礎的理論知識,構建扎實地基,第二步引導學生進行深層次的研究與思考,而不只是對化學停留淺顯的興趣。”安彥朋同學在介紹自己進行深度學習和創新學習的經驗時也說:“我一直認為走進化學競賽是始于興趣,終于熱愛,摒棄功利心才是正道。不以題目完成為目的,對平常學習的化學知識主動深入挖掘,自行出新的題目與其他同學和老師交流,業余時間都將化學鉆研放在第一位。”



 △龍獅隊蟬聯南京市冠軍


拔尖創新人才培養不能脫離社會,學習方式的變革更離不開實踐。二十九中堅持引導學生“走向社會明國情,深度研學增才干”。學校著力打造江蘇省示范“青年學習社”平臺,通過豐富的研學實踐活動引領學生走出校園。通過形式多樣、主題鮮明的研學活動培養學生攻克學習困難始終不渝、不屈不撓的精神,在實踐過程中不斷提升學生的自信心和堅韌力,激發主動學習和探究的內在驅動力。每個重要的紀念日,學生都會針對一個與思政或者科技相關的問題進行尋訪和研究,圍繞這個主題以班級為單位進行研究性學習實踐活動,形成完備的研究性報告并結集成冊,例如國慶期間的“職業體驗”,清明節的“英烈祭掃”,暑假的“頌揚農村好風景”,學雷鋒主題月的“志愿服務”,元旦的“愛心義賣”等。學校經常組織學生走進南京各大科創產業園進行科技研究性學習,來到南大、東大、南理工等高校聆聽科技講座,參觀實驗室,讓學生近距離觸摸前沿科技的動向,培養創新意識,助力拔尖創新人才能力的全面提升。學校團委和南京大學新生學院合作打造“青年交Hui站”品牌,在大學中學團員活動上攜手共建,與在國防科技大學就讀的優秀畢業生姚力眉同學通信,接受愛國主義教育,與在清華、北大、復旦、南大等高校就讀的二十九中優秀畢業生于寒假開展線上研學活動,與學長就學習方法和志愿填報等內容進行深度交流……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各類社會實踐研學活動被南京市媒體報道二十余次,被“學習強國”平臺報道近十次,在江蘇省及全國范圍有一定影響力。

打造高效與綠色教育高地,新校區建設閃耀創新智慧

備受南京市民關注的二十九中新校區設計入選“2023年省級建筑產業現代化示范工程”,將于2026年投入使用。新校區同樣彰顯著創新的智慧。新校區總建筑面積約12萬平方米,教學實驗樓、綜合樓、國際交流中心、風雨操場、禮堂等均運用BIM等新型技術“裝配”而成,高效和環保是其“亮點”。智慧校園的理念同樣在新校區隨處可見,BIM、DPTA預制機房,CNC三維模型自動化加工等前沿技術,圍繞信息基礎、安全設備、教學設備、機電設備四大領域,創建了新型智慧校園管理體系,提供了全生命周期的物聯網+數字化服務。綠色環保也是新校區的一大亮點,采用裝配式大板框架結構體系和黏滯阻尼器減震結構。新校區的風雨操場在低碳結構體系、高性能圍護結構、可再生能源應用等多項技術加持下,接近“零能耗”,按照“海綿城市”的設計理念塑造的校園景觀系統,為學校師生提供一個綠色、舒適的教學環境,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體驗和學習綠色理念、培養低碳行為習慣。



 △新校區效果圖


當今世界變化無處不在,高品質是全社會的共同追求,創新則是解決教育新命題的鑰匙。高中部新校區建設正有計劃扎扎實實地穩步向前推進,展望垂目可見的未來,二十九中全體師生一定會接續奮斗,走好內涵發展、高品質發展之路,以昂揚奮進的姿態邁進新校區。將未來的二十九中打造為硬件好、環境好、辦公條件好的“高地”,更鍛造為教學好、學生好、育人水平高的“高地”,鑄魂育人,培養堪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



 △新校區效果圖


未來已來,在這個美好的盛夏,二十九中歡迎你,優秀的初三畢業生!

聯系我們


 △招生QQ群

 △微信公眾號


地址:

南京市鼓樓區龍江小區藍天園23號

網址:

http://www.nj29jt.net/

電話:

025-86267809 86267850

86267861 86267853

通訊員 宋永強


熱點
版權所有 江蘇現代快報傳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25 xdkb.net corperation. 蘇ICP備10080896號-6 廣告熱線:96060 本網法律顧問:江蘇曹駿律師事務所曹駿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