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下,走進江蘇省淮安市淮陰區長江路街道果林村村民于庭州的蔬菜大棚,紅彤彤的西紅柿掛滿枝頭,一派豐收的喜人景象。“今年共栽植20多畝西紅柿,產量高,急切需要銷售,沒想到在村里電商平臺的幫助下,成功出售40多噸,銷售額近20萬元。”于庭州高興地說。?
近年來,果林村堅持黨建引領,積極引進電商直播,建立鄉村振興展銷直播基地,探索“黨支部+企業+合作社+農戶”經營模式,延伸產業鏈條,發展紫牙青蘿卜、西紅柿等無公害蔬菜,不斷壯大村集體經濟,穩步實現富民增收,也為鄉村振興注入了新的活力。
堅持紅色引領,定好集體發展方向盤
產業發展,黨組織引領是關鍵。針對村集體經濟薄弱問題,村兩委多次組織黨員、村民代表召開壯大村集體經濟研討會,立足資源優勢,明確村集體經濟發展方向,利用村黨群服務中心陣地,建立了“農夫口袋”有限公司電商平臺,展示本地特色農產品,設有農特產品展示體驗區,如大米、花生、粉絲、紫薯、蘿卜、火龍果等特色產品。展示區還設有抖音直播區、辦公區、會議區、培訓室、創客孵化區等功能區。通過電商平臺進一步拓寬產品銷售渠道,建立區域流通樞紐,構建線上線下銷售平臺,讓果林產品進得了城,扎得了根,服務和支撐本地市場經濟,實現利益聯結、收益共享。?
突出資源優勢,放大特色產品強磁場
果林村土壤肥沃,具有“四分沙、六分泥”特色,非常適宜蘿卜、西紅柿的生長,從上世紀七、八十年代果林人一直堅持自家留種、自己育苗,保證品種的純度。九十年代初種植的“果林”包菜、番茄、蘿卜獲得“江蘇省名特優農產品”稱號。近兩年,果林村借助電商平臺聘請技術顧問,對深翻土地、播撒種子、行間育苗、澆水護苗等環節進行遠程實時監控模式,運用滴灌技術,保持土壤育苗的應用性和均勻性,做到既節水灌溉,又提高質量。施用腐熟的有機肥,用酵菌素漚制的有機肥選用菜籽餅作為肥料,已達到綠色產品標準,提升供應電商的農產品質量。與西游集團聯合推出的“卜個彩頭”紫芽青蘿卜、“大圣蟠桃”等品牌農產品脫穎而出,廣受游客喜愛。?
村企聯姻共建,構建電商增收新平臺
果林村于2012年3月成立淮安市淮陰區春禾蔬菜種植專業合作社,開展種植蔬菜、銷售蔬菜等服務,由于方式比較傳統,農產品的銷路一直打不開。為了打開銷路,村兩委積極尋求出路,以數字化新農業、新業態、新模式為方向,以綠色健康食品為核心,統籌預售訂單、直播帶貨、電商渠道等供應鏈系統架構設計,與淮安市農夫口袋有限公司、淮陰區融媒體中心合作,共同打造“主播進百村 帶你購好物”線上銷售直播活動。一場“直播助農”活動銷售“紫芽青”蘿卜2300箱,專場直播總計觀看近萬人次,累計銷售額11.5萬元,可觀流量和廣闊平臺為銷售受阻的農產品拓寬了銷路,切實增加了農民收入,展示了“電商+農產品”模式的廣闊前景。?
服務一鍵直達,打通城鄉流通高速路
基地直供、新鮮好物,客戶通過電話、微信、朋友圈、淘寶、抖音直播等方式進行下單,同城范圍內在4點前下單,由專門人員統一配送,最快半小時就能到達客戶手中,保證了農產品的新鮮度。為了進一步實現低成本、高效率的配送,通過與淮陰區郵政電子商務運行中心合作,簽訂戰略合作框架協議,推動電商配送實現“當日達”“次日達”或“隔日達”。提升農產品物流配送、分揀加工等電商基礎設施的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水平,暢享農產品上行“一鍵直達”通道。(胡業石 張錦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