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有10.72萬平方公里陸域面積,還有海域面積3.75萬平方公里,這是一片廣闊的發展“藍?!?。
7月2日到3日,由交通運輸部政策研究室、交通運輸部海事局聯合主辦的“我們一起去看?!比襟w行動走進江蘇南通、太倉,現場感受江蘇加快建設海洋強省的澎湃活力。
通州灣崛起千億級智慧鋼鐵工廠
在南通市海門區,沿著臨海公路一路東行即可抵達座落于海邊的中天鋼鐵集團(南通)有限公司。區別于鋼花飛濺、濃煙滾滾的景象,在中天綠色精品鋼一期項目現場,遠離生產區域5公里的智控中心,技術人員通過各種電子大屏就能了解各條生產線情況,輕點鼠標就可以實現精準控制。
在一期投產基礎上,一座千億級高端綠色臨港鋼鐵產業園正在從鹽堿地上拔地而起。項目總投資約1000億元,遠期規劃鋼鐵產能2000萬噸,主要生產精品線棒材,同步建設循環經濟、鋼材深加工、裝配式鋼結構等相關產業。這不僅是通州灣新出??诮ㄔO項目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江蘇省貫徹落實長江大保護戰略,推動鋼鐵產能由沿江向沿海轉移的重點示范項目。
“在海事部門的指導支持下,公司浩洋港口海港碼頭順利完成專家評審并取得岸線安全使用許可,從提交申請到取得許可僅用時4天。”公司相關負責人介紹。
碼頭建成運行后,南通海事局積極推動“通州灣港區河海交界水域劃分相當A級航區”獲交通運輸部海事局批復,成為江蘇首個河海交界水域相當A級航區,實現了南通沿海江海聯運新突破,在航程上可以節省約68%,運輸成本降低約30%,實現了更高效、更經濟、更環保的貨物運輸,為企業發展提供了源源不斷的動力。
據統計,今年1-5月份,在南通海事部門的服務保障下,碼頭累計接靠船舶568艘次,同比增長15.5%,到港海輪數量增多、頻次加快,進一步提升了企業競爭力。
“兩中心”合力促高質量發展
將海上交通指揮中心、海上港航調度中心“合二為一”也是江蘇在全國的一大創舉。
南通海上“兩中心”于2021年5月18日成立運行,是全國首個海上“海事交通指揮+政府港航調度”一體運行的實體化機構。
南通海上“兩中心”主任鄭占鰲介紹,針對南通沿海多行政區域跨度大,通航要素繁雜、感知手段集成度低,多主體碼頭調度難等現實問題,南通海上“兩中心”按照“多維感知、高效協同、智能處置、優質服務”的建設原則,聚力打造一體化的組織樞紐、信息樞紐、管理樞紐、指揮樞紐。
海上“兩中心”主要負責南通海上交通安全管理,對沿海船舶進行全天候、全方位動態監控,提供交通組織服務、信息服務、助航服務,開展船舶應急處置和聯合行動等;同時負責南通沿海港口綜合調度服務,統籌調配港航資源,實施船舶進出航道、拋起錨、靠離泊及引航、助航、污染物接收等港口配套服務統一調度。
“海上‘兩中心’將深化交通指揮和港航調度一體化運行優勢,全心服務轄區碼頭企業,為服務地方港航企業貢獻海事力量?!编嵳荐棻硎?。
開辟綠色通道助“新三樣”出海
在全國唯一享受海港待遇的內河港口太倉港,巨大的龍門塔吊林立江岸,港區停滿了即將出口的汽車,船只和卡車加班加點裝卸貨物,從四面八方而來的運輸車在入口處排起長隊。
“目前太倉港已經成為長江最大的汽車出口基地?!碧珎}港國際集裝箱碼頭副經理王寧介紹,目前江蘇新能源汽車、電池、光伏等“新三樣”出口規模占全國的18.4%,總量居全國第一,成為江蘇出口的新增長引擎。2023年,太倉港“新三樣”出口超48萬標箱,其中新能源汽車出口18.1萬輛,同比增長193%。
太倉海事局副局長李大為告訴記者,為服務太倉港的生產運行,海事部門開辟新質生產力綠色通道,結合港航新質生產力的需求在錨泊、安檢、進出口岸申請等方面享受優先待遇,對出現的港航新業態在流程審批、現場檢查等方面給予政策傾斜和照顧。
太倉海事局還建立浮橋快反處置中心(箱運協調中心),聯合港口部門成立“港航一體化服務平臺”工作專班,推動建立港航綜合協調指揮一體化運行機制,運用智能化手段對“船、港、貨”實行聯合調度,初步形成集裝箱碼頭聯合調度機制。
風正揚帆,向海圖強。在海洋經濟高速發展的背后,是海事部門的默默守護,他們以“主角”擔當奮力開創海事現代化發展新格局。
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 石小磊
校對 盛媛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