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境商品高效流轉、海外人才在寧創業、“南京服務”擁抱全球……眼下,在南京,現代服務業正迎來發展“高光時刻”。
自2022年12月國務院正式批復同意南京開展服務業擴大開放綜合試點以來,我市聚焦“建設具有世界聚合力的雙向開放樞紐”“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產業科技創新中心主承載區”重要任務,從制度創新、政策突破等方面全力推進試點各項工作。目前,試點104條任務實施率超80%,5項創新舉措入選國家服務業擴大開放綜合試點示范建設第二批最佳實踐案例。
標準銜接讓要素跨境暢通流動
一架次“進口生食”的全貨機航班落地南京祿口國際機場,經機場海關查驗放行后,這些生鮮3個小時左右即可分銷到長三角地區各大商超、農貿市場和餐飲企業;每周二、周四、周六,都有一班全貨運國際包機從南京祿口機場起飛直抵美國紐約,運載貨物包括跨境電商貨物、普貨、郵件和鮮活產品……
在南京,“買賣全球”變得越來越輕松。目前,南京祿口機場已開通國際全貨機貨運航線6條,其中3條洲際航線主要搭載跨境電商貨物;開通國際(地區)客運腹倉帶貨航線25條,通達14個航點,覆蓋歐洲、大洋洲、亞洲等地區。
港中旅華貿國際物流南京分公司跨境電商業務負責人朱禮強介紹:“與去年一季度相比,紐約、達卡直飛航線的開通,使得跨境電商的平臺和種類更加豐富,南京祿口機場海關便捷的通關保障也有效地幫助我們控制了成本。”
這背后,離不開南京持續對標國際標準,暢通各類要素跨境流動。在優化口岸通關環境方面,我市實施“提前申報”“兩步申報”等通關模式改革,探索構建“水鐵公”無縫銜接多式聯運體系,啟用南京國際郵件交換站,試點進口“機坪直提”模式,運行首條“空空聯運”轉關通道。水運口岸需查驗貨物平均驗放時長壓縮至2.9天,原產地證書辦理時間壓縮至1個工作日,南京港多式聯運項目入選“國家多式聯運示范工程”。
打通數據流通規則的堵點是促進數據有序跨境流動的前提。南京加快建設江蘇國際數據港,搭建數據出境安全服務平臺,探索數據分級分類、合規出海等數據跨境流動規則。同時支持焦點科技等企業開展數據出境安全評估,落地跨境電商領域全國首個數據合規出境案例,并制定《跨境數據流動安全管理規范》團體標準,指導企業規范數據跨境行為。
標準銜接暢通無阻,讓“無形”的服務創造出更多“有形”的價值,南京正與全球市場實現“零距離”接觸。
“兩業”融合延伸“產品+服務”鏈條
先進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的融合發展(簡稱“兩業”融合),既是順應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主動選擇,也是重塑產業鏈競爭新優勢、培育現代產業體系、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重要途徑。疊加服務業擴大開放的政策優勢,位居全國先進制造業百強市的南京,“兩業”融合跑出加速度。
在位于江寧開發區的菲尼克斯電氣集團新一代智能工廠,站在參觀通道向生產區望去,一個個環島上的自動機械手正忙碌有序地組裝零件。
“訂單來啦!”智能物流系統接到指令后,快速分揀出該訂單所需零件,隨后由高速穿梭的物流小車通過軌道將料箱運送到生產區。自動裝配線上,經過翻滾、振動后的零件會自動找到自己的軌道,并由自動機械手進行組裝后,訂單上要求的產品就完成了。“現在一位工人可同時看管5條生產線,主要工作是對組裝好的產品進行包裝。”菲尼克斯電氣集團中國公司戰略生態平臺負責人說。
從單一生產制造向“生產+服務”模式轉變,是菲尼克斯業務發展的重要方向。這些年,該企業設立智能制造公司,創新發展服務業態,打造新商業模式,形成了“融合+創新”組合效應。如今,菲尼克斯不僅是國家智能制造標準應用試點企業,還入選江蘇省、南京市、鎮江市、江寧區等“智改數轉”服務商,成為南京現代服務業同先進制造業融合發展的代表性企業之一。
不只是江寧開發區。目前我市17個開發園區、15個高新園區和48個生產性服務業集聚區均已開展“兩業”融合試點區域建設,南京生物醫藥谷作為第一批省級試點區域,加快推動生物醫藥全產業鏈開放創新,促成先聲、柯菲平、圣和藥業等企業研發的多個1類創新藥上市。西門子全球首座原生數字化工廠、菲尼克斯精益智能示范工廠、漢桑AIoT智能制造基地相繼投運,塞拉尼斯亞洲共享服務中心、寶馬中國信息技術中心、巴斯夫中國數字化中心等陸續運營,“產品+服務”正加出新活力,融出新空間。
知識產權為高水平對外開放“護航”
前段時間,南京市知識產權維權援助中心徐莊高新區分中心(以下稱“徐莊知識產權維權援助中心”)作為玄武區人民法院特邀調解組織,聯合江蘇省知識產權保護中心成功調解一起由商標和商號權利沖突引起的涉外知識產權糾紛案件。
徐莊知識產權維權援助中心顧問趙靚亮介紹,該案件歷時近3個月,最終雙方達成調解協議,減少了訴累。今年以來,針對相關涉外知識產權維權意識弱、涉外知識產權業務能力弱的問題,徐莊高新區將援助中心開到外向型企業“門口”,多次組織業務培訓,還在企業“出海”參展前,根據專利的地域性特點,幫助企業排除在當地侵犯他人知識產權的可能性。
知識產權保護事關投資者信心。自開展服務業擴大開放綜合試點以來,南京知識產權服務業規模正持續擴大,服務體系更加健全,服務區域經濟發展能力持續增強,新模式、新業態不斷涌現,支撐創新發展作用進一步顯現。
記者了解到,為強化知識產權全鏈條保護,南京出臺《企業商業秘密管理規范》地方標準,健全完善以南京市知識產權保護中心為核心,13個知識產權維權援助分中心、13個商業秘密維權聯系點、若干知識產權保護實踐基地和保護聯盟為支撐的知識產權保護體系。同時搭建南京知識產權侵權鑒定、交易存證服務、商業秘密保護“三位一體”大平臺,建立國際知識產權風險趨勢跟蹤研究基地。2023年我市入選第一批國家知識產權保護示范區建設城市,南京市整體獲批全國商業秘密保護創新試點地區。
持續完善的知識產權保護體系,正為南京開放創新保駕護航。2023年,南京市有效發明專利量達13.9萬件,萬人發明專利擁有量達146.80件,萬人高價值發明專利擁有量達60.86件,數字經濟產業有效發明專利量占同區域有效發明專利總量的比重達59.98%,多項指標均保持全省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