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精品福利观看_婷婷国产在线综合_天天操天天插_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av

返回
頂部
首頁 > 熱點 > 正文
淮安援藏口述史·雪域青春丨朱志東:翻山越嶺意志堅 刻骨銘心援藏情

?


米拉山口,俗稱“芒雄拉”,位于西藏自治區(qū)拉薩市與林芝市(原林芝地區(qū))交界處,海拔5018米。這里常年被冰雪覆蓋。1988年,一輛吉普車穿越風雪,從米拉山口翻山越嶺駛入林芝地區(qū)林芝縣(現(xiàn)林芝市巴宜區(qū))。車內坐一青年,名叫朱志東。那一年,他從淮安出發(fā),跨越3400公里,進藏支援林芝建設。

2024年4月3日上午,春雨如酥。在朱志東家中,這位說話細聲慢語、年逾花甲的老人打開記憶的閥門,把“淮安援藏口述史?雪域青春”融媒體報道組帶回到30多年前。

從淮河之濱的淮安,到雅魯藏布江畔的林芝,那是一段刻骨銘心的援藏經(jīng)歷,無論時光如何流逝,也帶不走雪域高原、火熱青春的圣潔與激情。

△朱志東朗誦援藏期間創(chuàng)作的詩詞


進林芝縣

翻山越嶺“一路艱險”

“為西藏作貢獻,為家鄉(xiāng)添光彩。”時隔多年,朱志東依然記得當初在援藏報名表上鄭重寫下的12個字。

1988年,為支援西藏建設,中央組織部、人事部(現(xiàn)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組織東部沿海省份的414名干部到西藏援助,簡稱“414”援藏干部。其中,江蘇省選派28人,淮安市統(tǒng)計局在選派單位之列。淮安市統(tǒng)計局為此專門召開大會,宣傳援藏重大意義。時年29歲的朱志東心潮澎湃,果斷報名。

申請報告雖然打得很堅決,可要怎么跟家里人說,朱志東卻犯了難。畢竟,彼時的朱志東結婚剛滿2年,自己如果遠赴西藏,意味著家里的擔子就要落到妻子袁開紅一個人身上。妻子會是什么態(tài)度,朱志東心里沒底。

出乎朱志東意料的是,妻子沒有半句怨言,有的只是擔心。高原反應如何克服?西藏飲食、氣候怎么樣?臨行前,妻子很是操心,忙前忙后,一邊念叨著,一邊幫朱志東準備行李。岳母還特地把家里的毛大衣翻找了出來,叮囑女婿帶上。

1988年10月,帶著對家人的不舍,滿懷著壯志與豪情,朱志東登上了飛往拉薩的航班。落地、接洽、定崗,很快,他被分配到林芝地區(qū)林芝縣計經(jīng)委。“西藏的景很美,但咱是來工作的,真沒心思看。”朱志東回憶說,那時候自己只有一個強烈的愿望:“立即到工作崗位上去,到藏族同胞最需要的地方去。”

心迫切,路難行。林芝縣地處山區(qū),路是盤山路,一邊是懸崖,一邊是峭壁,懸崖之下,江水咆哮。一路上,塌方、泥石流接二連三,既驚又險,猝不及防。“路也顛簸,人坐在車里像炒豆子,額頭被磕碰得生疼,攥著車扶手的手一刻兒都不敢松勁,手心全是汗,貼身的衣服早就被驚出的冷汗?jié)裢噶恕!敝熘緰|回憶,車子從天還沒亮就出發(fā),開了十幾個小時,天已漆黑才終于趕到了林芝縣城。

△朱志東(右一)在林芝縣與同事們合影


在計經(jīng)委

吃苦耐勞“一專多能”

到林芝縣計經(jīng)委以后,業(yè)務嫻熟的朱志東很快適應了工作環(huán)境。統(tǒng)計、計劃、石油供應、土地勘測、居民身份證登記……援藏三年,朱志東所從事的業(yè)務工作涉及多個領域,他也因為文字功底扎實、文筆好,身兼文書角色,負責縣計經(jīng)委年度工作報告的起草工作。

“我原來是專門做統(tǒng)計的,但林芝縣計經(jīng)委只有十來個人,人手緊缺,哪方面有需要,我就頂上去。” 雖然工作繁重,但朱志東做得得心應手,除了專業(yè)技能過硬外,當?shù)馗刹咳罕姷耐ε浜弦彩侵匾颉!懊看瓮獬觯數(shù)馗刹慷紩o我做翻譯和向導,解決了語言不通、交流不暢的問題。藏族同胞對我們很熱情,有一次去做土地勘測,老百姓拉著我的手,硬要留我在家里吃飯。”回憶當年工作的點點滴滴,朱志東依舊感念民族一家親的那份溫暖。

在西藏,朱志東也有諸多不適應,最明顯的是當?shù)芈浜蟮霓k公條件。“那時候,淮安這邊辦公已經(jīng)用上了老式的計算機、打印機,林芝縣的機關單位用的還是油印機,統(tǒng)計匯總靠的依然是算盤。”最讓朱志東頭疼的是通訊不暢,“林芝縣往拉薩打電話,經(jīng)常打不通,對外聯(lián)絡主要靠寫信,遇到特別緊要的事情,只能發(fā)電報。”

△朱志東與妻子翻閱往來書信


如今,朱志東家中還珍藏著上百封航空信件,那是當年他和妻子之間的往來書信。翻開已經(jīng)泛黃的信紙,無聲的文字穿越30多載歲月,依舊溫情涌動。“志東,得知你已到達林芝縣,非常高興。我給你郵寄的榨菜、肉松吃了沒有,吃完了我再給你寄。”“開紅,如果說,我在林芝工作有什么成果的話,用‘軍功章有我的一半,也有你的一半’這句歌詞比喻再合適不過了。”……相隔數(shù)千里,紙短情更長。朱志東說,在條件艱苦、通訊不便的西藏林芝,收到家鄉(xiāng)的來信是最開心的事,那時才真正體會到什么叫“家書抵萬金”。

△朱志東在拉薩布達拉宮前留影


遇孔繁森

豪爽熱情“一見如故”

援藏期間,和孔繁森的短暫見面,朱志東至今記憶猶新。

“當時,我心臟不舒服,回淮進行了一次短暫治療,治療結束返回西藏的航班上,遇到了山東省援藏干部于洪泉同志,他邀請我去山東省援藏干部的駐地坐坐,也就是孔繁森同志的宿舍。”朱志東回憶,到了駐地,碰巧孔繁森剛下班回來。

孔繁森皮膚黝黑,戴了一頂禮帽,看上去跟當?shù)夭刈甯刹繘]什么不同。“他看到我后,主動上來打招呼、握手,笑著問我‘你是哪里的’,我說我從江蘇來。他又問‘什么時候到的’,我說我剛剛下飛機。”

簡單寒暄后,孔繁森招呼朱志東和其他干部一起包餃子。“因為人多、桌小,大家站著吃完餃子,便一起座談,聊西藏工作情況,談家鄉(xiāng)風土人情。”朱志東說,當時孔繁森任拉薩市分管教育的副市長,是山東省援藏干部的總召集人,為人豪爽熱情,跟所有援藏干部的關系都非常好,大家很尊重他。

幾年后,從電視上得知孔繁森因公殉職的消息,朱志東感到十分痛心。“我們援藏干部都很悲痛,他是我們的好大哥,是工作的楷模、學習的榜樣。”

1991年,朱志東從林芝返淮,結束三年援藏歲月。“30多年過去,西藏的藍天白云、神山圣湖,藏民的熱情好客、淳樸笑臉,經(jīng)常會出現(xiàn)在我的夢里。”朱志東告訴記者,在那種環(huán)境里,整個人會得到凈化,變得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zhàn)斗、特別能忍耐、特別能團結、特別能奉獻。

這就是“老西藏精神”。

它孕育在雪域高原,滋養(yǎng)了一批又一批援藏干部!


熱點
版權所有 江蘇現(xiàn)代快報傳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25 xdkb.net corperation. 蘇ICP備10080896號-6 廣告熱線:96060 本網(wǎng)法律顧問:江蘇曹駿律師事務所曹駿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