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改革開放是當代中國大踏步趕上時代的重要法寶,是決定中國式現代化成敗的關鍵一招。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以前所未有的決心和力度,開啟了氣勢如虹、波瀾壯闊的改革進程。全面深化改革已成為新時代中國的顯著標志,也是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根本動力。
進入新時代,踏上新征程,無錫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論述和對江蘇工作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以“闖”的精神、“創”的勁頭、“干”的作風,堅定不移全面深化改革,太湖之濱奏響新時代改革開放的激揚樂章。
高屋建瓴擘畫的改革藍圖,在一筆一畫的用心描繪中,正化作新時代新征程上千帆競發、波瀾壯闊的壯美畫卷。而作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點,經濟體制改革的步步推進,催生出一系列破立并重的積極舉措,著力破除制約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有效釋放市場主體活力,激發產業發展新動能。
將視野從全局投向經濟發展最活躍、創新能力最強的長三角區域,投向長三角幾何中心的無錫,這座百年工商名城正從改革中凝聚起源源不斷的奮進力量。從一項項統計中可窺全貌:“中國企業500強”等四張榜單入圍企業數連續多年保持全省第一、科技進步貢獻率實現全省“十一連冠”、人均GDP連續四年保持全國大中城市首位;在4個地標產業集群和6個優勢產業集群之外,低空、人形機器人等“5+X”個未來產業,成為萬億之城無錫續寫未來榮光的新支點。
犯其至難而圖其至遠。“向最難之處攻堅,追求最遠大的目標”,以新發展理念為指導,持續推進的經濟體制改革將引領無錫走向更高質量、更高效益、更可持續的發展之路。
蹚出發展“新路”,鍛造產業競爭優勢
7月,遠景動力智能電池二期項目即將竣工。項目布局行業最先進且完整的工藝技術,建成后為海內外頭部車企客戶提供最新一代的電池產品。與此同時,遠景傾力在江陰打造碳中和技術產業園,形成“龍頭企業+專精特新”的新能源產業發展集群。前不久,美國《時代》周刊發布2024年“全球100家最具影響力企業”,在多個領域代表中國風電最高水平躋身全球一流的遠景,毫無爭議地入選。
近年來,無錫始終把“強富美高”作為一切工作的總綱,縱深推進產業強市主導戰略和創新驅動核心戰略,2017年成為全國地級市中第二個GDP超萬億元城市。進入新時代,無錫強化頂層設計和政策引導,把做強實體經濟、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作為發展新質生產力的根基和強市之要。去年,全市規上工業總產值突破2.5萬億元。
系統施策中做強現代產業集群,諸多探索性、創新性、引領性改革實踐,提供了體制機制保障。
2022年9月,《無錫市關于構建“465”現代產業體系 加快重點產業集群建設的實施意見》印發,圍繞制約產業發展的問題短板,提出以集群培育和產業強鏈為主要抓手,持續提升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和安全水平,兼顧產業發展的速度和力量,鍛造新的產業競爭優勢。
但在土地開發強度過高與土地利用碎片化的矛盾面前,政府全面提升集群治理水平的決心與專業服務支撐不足的狀況形成反差。無錫系統重構“465”現代產業集群發展中樞,探索“縱向聯動+專業支撐”的集群發展新模式:出臺《無錫市關于加快特色產業園區建設的實施意見》,聯動全市近百家園區打造特色化、差異化、品牌化特色園區,為產業發展提供空間,并推動全市30多家發展促進組織圍繞產業運行監測、集群發展研究等方面持續提升專業化服務水平。蹚出轉型升級“新路子”,這項探索前不久入選江蘇制造強省建設改革創新典型案例榜單。無錫市工業和信息化局人士表示,江蘇加快建設制造強省,作為制造業強市的無錫,必然要挑起“破難題”“探新路”的使命。目前,全市有近百家園區參與其中,去年全市完成低效用地騰退超萬畝,建設園區載體面積超400萬平方米。
金融領域的改革創新,近年來愈加深入。去年,無錫出臺《關于進一步促進上市公司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聚焦“465”產業的重點方向,推出整合設立總規模50億元的市級上市公司高質量發展基金、設立總額不少于100億元的多支專項產業投資基金等舉措,促進“無錫板塊”做優做強。“產融結合是無錫金融產業的底層邏輯。”無錫市委金融辦相關人士介紹,上半年全市新增5家上市公司,新增總數和新增境外上市數均全省第一。截至目前,全市A股上市公司總數已增至124家,位居全國第8,總市值約9400億元。
向改革要活力,“465”成為無錫產業攀升的利器。截至去年,無錫重點產業集群實現規上營業收入1.99萬億元、其中超2000億元產業集群達6個,國家和省級中小企業特色產業集群數量均為全省第一。
向創新要動能,頂層設計構建生態體系
4月中旬,錫港滬機器人靈巧智能研究院簽約落戶無錫。三地的創新勢力攜手齊聚經開區,志在破解人形機器人應用場景中的關鍵問題“缺乏靈巧智能”,提升機器人靈巧手和具身智能控制系統的研究能力。
以顛覆性技術和前沿技術催生新產業、新模式、新動能,未來產業已成為引領科技進步、塑造新質生產力的戰略選擇,亦是當下無錫以科技創新推動產業創新的現實寫照。一批和本地產業基礎、創新生態高度契合的未來產業,在無錫呈蓬勃之勢。
低空經濟:依托600億元基金群招投聯動,一批整機、飛控、動力、能源系統及核心組部件等低空產業鏈核心環節的企業和項目落戶梁溪科技城;人形機器人:優必選工業具身智能機器人產業園暨優奇智能總部項目開工建設,打造全市首個工業具身智能機器人研發生產基地,概念中的“黑科技”將在此開啟大規模商業化;合成生物:無錫合成生物產業園、無錫合成生物學和生物制造研究中心,以及濱湖區合成生物產業創新發展規劃、惠山合成生物學應用平臺……今年以來,無錫在合成生物領域動作頻頻。量子科技:6月底,國內首條光子芯片中試線進入設備調試沖刺階段。作為國內較早布局量子科技產業的城市之一,去年全市列統量子科技企業總營收突破4億元,同比增長約60%。
未來產業是戰略性、引領性、顛覆性和不確定性并存的前瞻性產業,需要統籌下好“先手棋”。從去年到現在,無錫相繼制定并出臺了圍繞量子科技、低空經濟以及未來產業的行動計劃、實施意見,梳理產業鏈圖譜、明確重點任務,為產業發展全方位部署“成長要素”。
由未來產業的培育可以發現,科技創新路徑的順利實施,與制度強支撐密切關聯。去年,無錫市出臺科技創新“1+4”政策意見——這是無錫市科技領域首次集中、系統制定的政策文件。今年政策體系不斷完善:就進一步加強科創載體建設推出實施方案,并將其納入高質量發展考核體系;出臺強化企業科技創新主體地位的行動方案,構建企業的“成長生態體系”。
彌補科創資源的“先天不足”,以“無”字開篇的城市通過極富創造性的探索寫下了創新“有”為的鮮活實踐。一方面,牽手大批“頂流”高校共建科研機構,打造產學研深度合作的新范式,無錫由此成為不少科研院所創新成果“1—10”轉化的“第一站”;另一方面,主動出擊將前端觸角貼近科創資源豐沛的地區,目前全市科創飛地總數達到58家,在孵企業320家,牽引52家企業在錫注冊落戶。
開辟新賽道、增強新動能、塑造新優勢,以創新引領高質量發展,近年來無錫創新創業氛圍熱流涌動。一組組數據,標注無錫不斷躍升的創新能力:到2023年,全市科技型中小企業、高新技術企業分別達12453家、6325家,獲批省工程技術研究中心74家、企業技術中心113家、均創歷年新高,全社會研發投入占GDP比重升至3.38%。
以“營商”促“贏商”,激發市場主體活力
水深則魚悅,城強則賈興。企業是市場經濟的主體,如何讓有科創能力、發展潛力的企業在錫留得住、長得壯?從政策配置、市場協同,到人才招引安置、研發轉化推動,伴隨著經濟體制改革的成長型營商環境是“必選項”。
6月6日,無錫發布優化營商環境“錫十條”,至此營商環境改革迭代至“7.0時代”。無錫市發展改革委人士介紹,從“1”到“7”,改革重點更加明晰,汲取廣大企業訴求以及對無錫營商環境的實際感受和意見建議,新方案在常態化推進150項改革事項清單的基礎上,突出推進優化營商環境“錫十條”,推出“1+6+n”增值服務鏈條體系、實施企業監管“五聯動、五提升”改革等全新舉措。無錫優化營商環境正在走一條從完成“規定動作”到開發“原創舉措”的改革創新之路。
經濟體制改革的核心問題,是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的關系,既要“有為的政府”,又要“有效的市場”。
立柱架梁、精準施策。面向新興領域,無錫聚焦法制創新,助推產業的領先“身位”。2022年9月,無錫修訂《無錫市智能網聯汽車道路測試與示范應用管理實施細則》;2023年3月,推出全國首部車聯網領域的地方性法規——《無錫市車聯網發展促進條例》,形成“1個地方法規+1個行動計劃+1個管理細則+n個標準規范”的車聯網及智能網聯汽車政策法規體系。如今,無錫車聯網場景日趨多元,展露出市場化、商業化潛力。前不久,工信部等五部門發布通知,確定了20個城市(聯合體)為智能網聯汽車“車路云一體化”應用試點城市,無錫入選。
創新服務、鋪路搭橋。6月,一場服務紡織服裝產業重點企業的高質量發展座談會,以“政企面對面”的形式開展。政府號召,企業響應,行業專家、金融機構、紡織企業共同探討傳統紡織產業如何搶抓機遇、轉型升級,專家們現場為這些傳統企業“撩開”生發新質生產力的“窗口”。
隨著一系列舉措的落地開花,經營主體活力、制度活力和社會創新力被激活。去年,新登記經營主體增長11.7%、總量超113萬戶,年度新增規上工業企業663家、全省第二。全國工商聯發布2023年度萬家民營企業評營商環境主要調查結論中,無錫獲評“最佳口碑地級市”;在另一項關于“城市營商環境創新城市”的評選中,無錫也已連續4年上榜。(錢英潔、韓依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