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條古老運河孕育著新經濟新生活,一個傳統劇種努力實現創新創造,一場國際文化交流活動擴大了無錫的“朋友圈”……這背后,涌動著改革的力量。文化體制改革的著力點就是圍繞面向群眾、面向市場進行體制和機制創新。
近年來,無錫著力建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體系,積極推進長江、大運河兩大國家文化公園建設;無錫美術館、無錫市文化藝術中心、交響音樂廳等重大公共文化設施全面開建;持續開展“百宅百院”“百匠千品”等文化工程;推動文藝創作多出精品,從高原邁向高峰;精心運營“鐘書房”、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等文化場所,努力探索文化體制改革的無錫模式。
守正創新,推動文化傳承發展
七月的傍晚,運河藝術公園內,前來休閑散步的市民絡繹不絕。夕陽染紅了河面,不遠處,完成修繕的黃埠墩猶如被擦亮的運河明珠,與往來的船只組成了一幅美麗的畫面。運河藝術公園位于環城古運河與京杭大運河交匯處,曾是無錫著名的米市碼頭和糧食倉儲基地。通過改造出新,這里成為了市民休閑度假的勝地,既傳承了運河文化、工商文化,又創造著新的生活。與運河藝術公園隔河相望,新的北塘大街更是一路走來一路風景,慢行步道、城市景觀、兒童樂園,亮點頻現。“我們都喜歡來這里走走,聊聊天,環境好得不得了。”“這里是孩子們的樂園,玩的東西多。”無錫運河畔的變化,新老市民都看在眼里,掛在嘴上。
人文是城市的靈魂,經濟是城市的體格。多姿多彩的江南文化、百年積淀的工商文明,繪就了無錫的城市底色。行走在無錫運河沿線,一個個古鎮、一條條老街,綻放著新的活力,一批古建舊宅得以活化利用,吸引著市民游客前來打卡、體驗,品味錫式生活。在無錫,游運河的方式也在煥新。環城古運河段、清名橋古運河段亮化提升工程的實施,讓河畔的建筑、雕塑和自然景觀在夜晚展現出別樣的魅力。“我們將在江南古運河度假區范圍內推出沉浸式夜游,通過已經開通的無人微巴串聯名人故居、特色景點,打造岸上人文游線。”梁溪文旅發展集團相關負責人表示,依托梁溪與億航智能攜手打造的全省首條eVTOL低空航線,不久的將來,市民將實現在空中游運河。
如何保護好、傳承好、利用好大運河寶貴遺產,凸顯文化遺產的價值,是無錫必答的時代之問。近年來,無錫通過編制《無錫市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實施規劃》《世界級運河文化遺產(無錫段)旅游廊道建設實施方案》《長江國家文化公園無錫段建設保護規劃》等規劃方案,積極參與建設長江和大運河兩大國家文化公園,在保護好、傳承好、利用好無錫大運河文化的同時,更推動運河文化融入城市發展之中,重構城市的物質空間和人文生態。
近年來,無錫高度重視文化遺產保護傳承,加大文化遺產保護力度,將文化保護與舊城改造、城市更新等有機結合,從“名跡、名人、名居、名(鎮)村、名城”等“五個維度”組織開展了江南文化保護的“五名”工程。在深化改革的過程中,該市出臺文物保護工作、“百宅百院”活化利用工程等行動計劃;實施地域文明探源工程;啟動編撰《無錫史》……通過一個個具體的改革舉措,延續城市文脈,彰顯文化底蘊,讓傳統文化與現代文明在無錫交相輝映。
文化惠民,群眾共享改革成果
7月5日上午,小婁巷樊登書店內,一場“弘揚吳越文化 講述江南文脈與家風傳承”的講座吸引了30余位市民參加。“無錫是座開放包容的城市,這些年,有很多外地人落戶無錫,我們也在策劃一些主題活動,幫助他們了解無錫,更好地融入無錫。”書店主理人告訴記者,結合讀者需求,邀請專家學者為市民講述江南文化、傳授寫作方法、分享短視頻攝影技巧。7月,無錫迎來了一年一度的“鐘書閱讀”暑期書香嘉年華,全市15家實體書店、百余個“鐘書房”以及各地的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實現全城聯動,為市民帶來了1200多場公益閱讀推廣活動,讓人們感受到城市濃郁的書香氛圍。改革使人民群眾的文化獲得感顯著增強。從城市到鄉村,一個個書房人氣高漲,一座座小劇場好戲連臺。數據顯示,人民群眾對錫城文化發展的滿意度不斷提升。
“無錫交響,讓世界聽見了!”6月30日,中國音樂家協會赴英文化交流專場音樂會在倫敦杜克音樂廳舉行。作為中國最年輕的交響樂團,無錫交響樂團以精湛的技藝演奏了《馬九匹》《笑春風》《阿曼尼莎》等中國交響樂創新作品,給英國觀眾留下了深刻印象。不僅僅是無錫交響樂團,今年上半年,無錫民族樂團首登國家大劇院舞臺,江南之聲贏得了滿堂彩;無錫市錫劇院走進大灣區,助陣第四屆“粵港澳大灣區中國戲劇文化節”;無錫市歌舞劇院攜原創舞劇《歌唱祖國》亮相四川大劇院……近年來,該市出臺《無錫市深化國有文藝院團改革實施方案》,制定文藝精品創作重大題材庫推介和舞臺藝術作品三年創作規劃。通過深化改革,無錫市屬文藝院團加大了創新腳步,用一部部文藝精品贏得了市場和口碑。
近年來,無錫著力推進重大公共文化設施建設,開工建設無錫美術館、無錫市文化藝術中心、交響音樂廳等,無錫民樂團、無錫交響樂團正式成立,建成百余個“鐘書房”,文化場館遍布城鄉。無錫更積極推進城鄉公共文化一體化建設,建成多個綜合文化服務中心;深入拓展新時代文明實踐陣地建設,全覆蓋建成1270個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在全省首個試點開展新時代文明實踐鄉情地情教育。
為了傳遞好百姓心聲、講好中國式現代化無錫故事、塑造可信可愛可敬的城市形象,無錫立足本地實際,探索把握傳播規律,加快推動媒體融合發展。無錫市委宣傳部相關負責人介紹,2018年以來,無錫深入貫徹落實黨中央和省委的決策部署,聚焦打通基層宣傳思想工作引導群眾、服務群眾“最后一公里”,按照當好全省高質量發展領跑者的要求,堅持守正創新,鼓勵先行先試,注重統籌推進、因地制宜、主動作為,探索打造了全域覆蓋、上下貫通、一體運行的融媒體中心無錫矩陣,為講好無錫故事、傳播好無錫聲音打下了堅實基礎。
搶抓風口,文化產業強筋健骨
6月25日,無錫(京津冀)網絡微短劇暨影視新質生產力產業合作大會在北京舉行。現場舉行了微短劇《錫繡》的開機儀式。這是一部以國家級非遺項目無錫精微繡為背景的作品,由央視總臺發起,AI大模型加持,通過女性群像的形式,展現錫繡藝術魅力和無錫工商業的繁榮。在網絡微短劇火爆出圈的當下,無錫搶抓風口。“我們與喜馬拉雅旗下影視科技公司喜豹傳奇合作,落地了‘喜萊塢中短劇基地’,這次又成立了中短劇基金,加速微短劇規模化、集聚化發展。”國家數字電影產業園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憑借影視資源優勢,在微短劇領域,無錫已實現迅速入局。目前,無錫已先后落地近千個微短劇相關項目,已完成216部劇和50部海外小說作品的轉化,近兩年,累計招引相關企業近300家,涌現出《庭外》《破事精英1、2》《可愛的壞家伙》等一批網劇精品佳作。
當文化藝術品遇到跨境電商,會擦出怎樣的火花?6月20日,無錫文化藝術品跨境電商產業園在無錫經開區正式開園,通過引駐高端跨境平臺和優秀資源企業集聚式融合發展,助力一批文化藝術品相關的鏈主和生態企業品牌出海。園區內的一處直播間里,來自鳳凰畫材的主播,正在向網友介紹企業研發的新產品。據介紹,無錫文化藝術品跨境電商產業園圍繞“跨境電商+產業帶”發展模式,以跨境電商產業服務為主體,依托阿里巴巴、亞馬遜、eBay、TikTok、Shopee等跨境電商優質資源,助力企業“走出去”。
圍繞推進新時代文化強市建設,無錫推出文化事業、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三年行動計劃及《關于推動無錫市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政策》《無錫市文化產業政策實施細則》等文件,進一步健全文化產業規劃和政策體系,加快構建現代文化產業體系和市場體系。目前,無錫已形成8個文化產業重點領域,擁有18個省級以上掛牌文化產業園區、1000多家規上文化企業,共計4萬多家文化市場主體。去年,無錫文化產業實現營收4000多億元,增加值達701億元,位居全省前列。
各個文化產業園區內,正頻繁出現大模型、人工智能、文化元宇宙、AIGC……在無錫,文化已呈現出更未來的模樣。“文化產業的發展要有新動力、新動能。”無錫市委宣傳部相關負責人表示,根據不完全數據統計,當前,無錫和數字經濟相關的文化企業已占文化規上企業近四成,產業結構持續優化,全市共有國家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1家,省重點文化科技企業32家。無錫正搶先布局數字文化新業態,制定《關于貫徹落實國家文化數字化戰略實施方案》。目前,首個第五代移動通信技術(5G)智慧虛擬拍攝聯合實驗室已落地無錫,國家電影數字產業園三期正加速建設。(韓玲、張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