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精品福利观看_婷婷国产在线综合_天天操天天插_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av

返回
頂部
首頁 > 熱點 > 正文
【地評線】荔枝網評:改革追“新”逐“質” 為經濟發展插上數字雙翼

特約評論員/周軍

在常州,平均1秒鐘,“燈塔工廠”產線上就有一塊動力電池下線;在揚州杭集鎮,智能化設備和數字化系統扛大梁,年產牙刷75億支,出口世界80多個國家和地區,“刷”新發展速度;在蘇州,太倉產全球載荷最大的油電混動多旋翼無人機載荷已達200公斤,全國首個市域一體化的低空經濟安全監管服務平臺建成……

見微知著,放眼各地,創新不斷“上新”。機械臂逐漸替換流水線上的工人,工廠向著智能化轉型升級;攻堅“硬科技”,自主可控產業鏈打造出“本土化”機器人;借助未來網絡,醫生為5000公里外的病人手術,未來產業開創產業未來……擁抱數字化,勇敢去轉型,越來越多的傳統場景更新迭代,讓數字化設備、數字化車間、工業互聯網平臺等不斷涌現,為發展插上“數字翅膀”,助力產業高飛,為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智”動力。

高質量發展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提出,要健全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體制機制,健全促進實體經濟和數字經濟深度融合制度。把住“數字變量”,推動我國經濟追“新”逐“質”,需要以更實的政策保障、機制建立,共同推動傳統產業持續深化轉型升級、新興產業加速涌向潮頭。頂層“導航”,效果加快顯現。從數據看,今年來,我國經濟含“數”量進一步提升。夏糧再獲豐收,比上年增產2.5%的背后,是從播種到田管再到糧情監測預警等各環節更加藏糧于“技”,“大國糧倉”裝滿“科技密碼”;透視中國經濟“半年報”,智能化、數字化成為一張靚麗名片——機械臂替換傳統工人,紡織業裝上“智慧大腦”,無人機配送帶來消費新體驗。目前中國高新技術企業達46.3萬家,工業機器人裝機量占全球比重超過50%,工業互聯網實現工業大類全覆蓋。中國經濟變得更“智慧”、活力更加澎湃,根本在于黨中央高度重視發展數字經濟,將其上升為國家戰略,推動數字經濟進入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前沿陣地。

長風破浪,全面深化改革正當時。大國經濟一路前行,做強實體,夯實基礎,澎湃數字,“一路成長”的軌跡尤其清晰。新征程上,牢牢把握高質量發展這個首要任務,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成為各地激發經濟活力、乘勢而上、攀登新高的關鍵抓手。專“新”致“質”,以“產”煥“新”,破局靠“技”。各地當持續加強政策供給,加大改革力度、彌補發展短板,奮力開辟經濟發展新的增長點增長極。中央財政支持擴大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城市試點范圍,中國人民銀行設立科技創新和技術改造再貸款;地方政策跟進,江蘇推動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產力轉化,今年新增14家省級試點單位并將面向全省拓展,重慶渝北區協調金融機構為中小企業提供數字化轉型信用貸,浙江柯橋對實施數字化改造且投入額在30萬元以上的印染企業給予獎勵……政策“活水”澆灌創新“沃土”,賦能產業轉型升級,迸發出強勁的發展新動能。

我國數字經濟發展成績舉世矚目,但與發達國家相比尚有一定差距。改革,是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的高頻詞。落實好三中全會精神,更好發揮市場機制作用,創造更加公平、更有活力的市場環境,就要緊跟市場發展趨勢,打滿用足我國超大規模市場、海量數據資源、豐富應用場景等多重優勢,統籌發展和安全,發揮優勢、乘勢而上,協同推進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字化,推動數字經濟發展不斷取得新突破。

圖景無比清晰,最是實踐見真章。具體到各地方各行業各領域,要肩負起加強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深度融合的新使命,找準如何“轉”、怎樣“融”的方法,推動改革在產業升級中發揮先導和突破作用,集中一切力量向深化改革要動力,推動傳統產業煥發新的生機活力,帶動新興產業如“雨后春筍般”加速崛起,共同為中國經濟塑造新的競爭優勢和未來空間。(周軍)

熱點
版權所有 江蘇現代快報傳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25 xdkb.net corperation. 蘇ICP備10080896號-6 廣告熱線:96060 本網法律顧問:江蘇曹駿律師事務所曹駿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