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是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再動員、再進軍。全會確立了進一步深化改革的目標導向、問題導向、實踐導向,推進路徑清晰,舉措務實可行,序時進度明確。全會宣示了把改革進行到底的決心和信心,我們要堅持正確的政治導向,堅持目標引領、問題導向、實踐推進,把思想統一到全會精神上來,增強求真務實推進改革的思想自覺和行動自覺。
明確的目標導向。目標是政治的引領、行動的方向,也是改革的路標。這次全會在堅持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的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總目標基礎上,提出繼續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并明確到2035年全面建成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更加完善。這一改革總目標,既同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的全面深化改革總目標一脈相承,又同黨的二十大作出的戰略部署相銜接,為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明確了正確的政治方向和崇高的目標導向。圍繞進一步拓展和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全會提出了未來五年的300多項改革舉措,使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既有莊重的任務書,又有務實的路線圖,也有明確的時優先序,方向明確而堅定,目標響亮而高遠,必將能鼓舞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凝聚共識、奮發有為。
堅定的問題導向。問題是時代的聲音,也是前進的號角。面對紛繁復雜的國際國內形勢,面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面對人民群眾新期待,必須處變不驚不慌,才能爭取歷史主動、戰略主動。改革進入了深水區,更加需要注重全面改革,強化系統集成,強調破立關系,突出敢啃“硬骨頭”。以問題為出發點和落腳點,進一步全面推進深化改革,就有了現實的依據和緊迫性,也就有了攻堅克難的共識、動力和辦法。
鮮明的實踐導向。改革思路對不對、好不好需要實踐檢驗,改革舉措成不成、行不行需要人民群眾參與和評價。人民群眾是改革成果的共享者,也是改革實踐的主體。要把新時代黨的創新理論的人民性與實踐性緊密結合起來,依靠人民群眾、推動人民群眾投身改革,做改革開放的促進派。《決定》提出“以釘釘制精神抓好改革落實”,所謂“釘釘子精神”,就是要用力,用準方向,關鍵還要持續的精準發力。全會確定的今后五年的改革舉措,無一不需要艱苦探尋、艱辛求索才能完成。只要凝心聚力、奮發進取,我們必定能取得預期的成效,推動形成更多標志性改革成果。(黃正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