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生產裝置穩定性提高了,減少了一個液氧儲罐區重大危險源,實現制氫、合成氨裝置聯合優化運行,提高了制氫裝置生產負荷和效率。經過我們測算,這次裝置改造每年還能帶來降本1.28億元、節能19.2萬噸標煤。”提到不久前完成竣工驗收的年產30萬噸合成氨老舊裝置改造項目,中國石化集團南京化學工業有限公司安全環保部經理周松欣喜地給記者算起了安全賬、效益賬。
改造前的合成氨裝置2002年6月開始投產運行,經排查辨識評估已屬于在役裝置存在設備設施類重大隱患且無法整改的老舊裝置。“我們去年3月啟動更新改造,主要對原有裝置進行改造優化,停用了6個生產單元,優化了工藝路線,還更換了1臺氨合成塔殼體及內件,更新部分老舊設備并升級安全儀表系統。”周松說。
江蘇省化工企業起步于上世紀80年代初的鄉鎮企業,雖然經過多輪整治,但裝置建設標準低、超期服役、帶病運行等安全風險依然突出。去年3月,全省啟動化工(危化品)企業老舊裝置更新改造三年行動,重點排查化工生產企業、化學藥品原料藥制造企業的主要反應器等設備設施達到設計使用年限,或未規定設計使用年限但實際投產運行時間超過20年的裝置。
“為方便對照排查,我們又梳理了《危險化學品生產使用企業老舊裝置安全風險防控專項整治工作方案》《危險化學品生產使用企業老舊裝置安全風險評估指南(試行)》,細化出包含19條標準的辨識清單。”省應急管理廳危化處處長葛曉星向記者列舉了其中的幾條標準,包括裝置的工藝路線或主體設備列入淘汰工藝、設備的,未經正規設計且沒有開展安全設計診斷的,自動控制系統、安全儀表系統在役運行15年以上且超過備件供應期限的等等。
對照這19條標準,全省1860家化工和危化品企業經過企業自查和市級成立的評估組辨識評估后,摸清設施設備設計使用年限、實際運行時間、運行狀況、安全風險等情況,將2025年底前到期的在役裝置全部登記造冊,共認定出需要實施更新改造的140家企業的289套裝置。“目前已完成230套裝置的更新改造任務,剩余59套力爭年底前全部更新改造到位。”省應急管理廳相關負責人介紹。
“沒有你們的指導幫助,氧化塔更新改造不可能這么安全順利推進!”5月25日,兩臺嶄新的氧化塔重新樹立在江蘇海力化工有限公司過氧化氫裝置上。新塔完工儀式上,公司副總經理畢新峰向鹽城市應急管理局、大豐區應急管理局和港務區應急管理局真誠致謝。
海力化工過氧化氫裝置上的兩套氧化塔已運行十余年,去年11月起,企業將兩臺氧化塔納入更新換代之列。“從更新改造方案制定開始,各級應急部門就安排專人跟我們對接,組織專家對改造方案進行全面細化服務指導。”畢新峰說,今年3月,鑒于新的氧化塔制作已超過3個月,大豐區應急管理局主要負責人專程帶隊前往設備制造公司跟蹤氧化塔制作進展,最終在確保質量的情況下,兩臺“大家伙”比原計劃提前半個月出廠。
過氧化氫氧化塔“舊塔換新顏”是全省應急管理系統服務保障老舊化工裝置更新改造的一個縮影。葛曉星介紹,我省要求各地優化老舊裝置更新改造項目服務機制,提升審批質量,確保快審批、快改造、早見效。同時,督促指導企業對老舊裝置制定“一裝置一策”更新改造方案,加大改造過程巡查力度,明確專人現場監管,嚴防改造過程安全風險。
據了解,為加快老舊裝置更新改造工作進展、提升企業積極性,我省財政還拿出2億元專項資金進行補貼。江蘇維尤納特精細化工有限公司去年10月底完成車間兩臺氨氣儲罐的更新改造,近期企業收到了18.8萬元的省財政補貼。“財政補貼有效緩解了我們的資金壓力,我們推進設施設備更新改造的動力也更足了。”企業副總經理、安全總監許先廣說。
7月,針對化工(危化品)企業老舊裝置、壓力式液化烴球罐以及容積3000立方米以上的常壓可燃、劇毒液體儲罐,我省部署依法淘汰一批不符合產業政策和安全標準要求的生產裝置,有序退出一批安全風險高的裝置和儲罐,改造提升一批在役裝置和儲罐,以設備裝置煥新促安全發展提質。目前已新摸排出老舊裝置企業21家、裝置40套,將于9月開始針對每套(個)裝置儲罐制定淘汰、退出、改造的具體措施,明確時間表、路線圖,加快推進實施。
新華日報·交匯點記者 盧曉琳 通訊員 嚴小娟
圖片由南京、鹽城、鎮江等市應急管理局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