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0日至22日,2024中國自動化與人工智能教育大會在北京舉辦。本次大會以“智引教育未來 創領新質生產”為主題,探討自動化和人工智能與教育融合趨勢與策略,打造教育新生態,助力高質量教育體系建設。
人工智能作為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核心驅動力,不僅代表了計算機科學領域的尖端研究,更是人類智慧的集大成者,具有很強的溢出帶動效應,得到各國政府和產業界的高度重視。從工業自動化到智能家居,從醫療診斷到教育輔導,人工智能的廣泛應用持續助推科技、經濟雙飛躍,掀起各行各業深層次革新風暴。
“育才造士,為國之本。”科技賦能,人才為先,人工智能引領的新一輪科技革命迭代升級,高層次人才如金更勝金。然而人工智能專業人才的供需矛盾日益凸顯。據人社部統計,我國在AI領域的人才缺口超過500萬,供求比例為1:10。當下,世界大國的較量已經聚焦在科技領域。我國要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歸根結底要靠高水平創新人才。無數事實已然證明,科技人才的實力已成為綜合國力競爭中最為關鍵的籌碼。人工智能時代已經到來,只有加強人工智能人才隊伍建設,加快建設高水平人工智能人才高地,才能贏得全球科技競爭主動權。
人工智能領域的蓬勃發展,對基礎知識扎實、科學素養良好、專業水平出眾的人才產生了迫切需求。中國大力探索人工智能教育新模式、新路徑,各地高校“新工科”專業遍地開花,報考熱度持續攀升。清華大學成立人工智能學院,致力于人工智能前沿創新研究及頂尖人才培養;同濟大學面向新生每個專業開設AI應用類課程,實現人工智能深度融入專業人才培養全覆蓋;哈爾濱工業大學設立由院士領銜的人工智能班,并推行本碩連讀……截止目前,全國有535所高校開設了人工智能專業,著力打造人工智能人才成長的“孵化器”和“蓄水池”,為人工智能發展激發創新“源動力”。
人工智能實現從“跟跑”到“并跑”再到“領跑”的轉變,需要打造強勁的人才引擎。當前,人工智能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發展,并且與各個行業深度融合。2023年,我國人工智能核心產業規模達5784億元,增速13.9%,生成式人工智能的企業采用率已達15%,市場規模約為14.4萬億元。隨著我國人工智能產業發展進入“深水區”,持續培育高端人才,對打通人工智能產業發展中的堵點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這就需要以更大的決心、更有力的措施,加強人工智能領域多主體協同育人,強化校、政、企多方合作,開展政產學研用一體化、全鏈條人才培養,將倫理道德融入教育教學全周期,打造良好人才創新生態環境。
以人為本,以智御“智”。AI人才是未來產業創新的關鍵要素,關乎新質生產力的培育發展。下好人工智能教育“先手棋”,創新人才培育,使人才成為人工智能技術賦能高質量發展的最大增量,人工智能必將在科技與產業的變革中大放異彩。(吳佳琳 梅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