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江蘇省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召開第四十次會議。會議指出,要準確把握改革的指向和內涵,持續深入開展調查研究,運用好調研成果,切實轉化為深化改革、解決問題、推進工作的具體措施。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指出,調查研究是謀事之基、成事之道,是獲得真知灼見的源頭活水,是做好工作的基本功。立足新時代新起點,以調查研究把全面深化改革繼續推向前進恰逢其時且大有可為,廣大黨員干部需修好調研之功,堅持目標導向、需求導向與問題導向,讓調研之花盛放于恢弘壯闊的改革畫卷。
修“風物長宜放眼量”的長慮顧后之功,堅持目標導向,從開創高質量發展新局面的頂層設計找準改革關鍵點。高質量發展既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也是事關我國經濟社會長遠發展的改革內容。黨員干部要修好調研之功必須強化政治擔當、提升政治格局,將個體置身于中央頂層設計的大框架下,圍繞解決高質量發展所面臨的突出矛盾設置具有前瞻性的調研議題,要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不斷解放思想,把握發展趨勢和規律,聚焦農業農村綜合改革、民生領域共享發展、新質生產力核心要義等關鍵點做好系統規劃、加強統籌協調、明確調研重點,順勢而為做好前瞻性布局和研究,把眼光放遠、把大勢看清、把方便辨明、把步子邁大,推動調查研究守正創新,以“走一步看三步”的覺悟、“長慮顧后”的視野、“洞鑒古今”的思維助推形成具有前沿性的調研報告,進而牢牢掌握新時代新征程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歷史主動。
修“親身下河知深淺”的求真務實之功,堅持需求導向,從老百姓的急難愁盼找準改革切入點。《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明確指出,“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尊重人民主體地位和首創精神,堅持人民有所呼、改革有所應。”人民群眾既是全面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價值旨歸,也是中國共產黨人調查研究的主體和對象。要堅持“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根本方法,秉持“親身下河知深淺”的工作理念,堅決摒棄“蜻蜓點水式”調研、“懸浮式”調研、“欽差”式調研,放下架子傾聽民意、俯下身子貼近民心、邁開步子丈量民情,聚焦就業、教育、醫療、養老等老百姓的急難愁盼充分匯聚群眾的智慧、意見、訴求和愿望,錨定“改革成果由人民共享”奮斗取向,堅持“改革為了人民,改革依靠人民”的調研宗旨,立足實事求是的第一要義,走穩“踏破鐵鞋”“下馬探花”的群眾路線,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修“行成于思毀于隨”的研精覃思之功,堅持問題導向,從難啃的“硬骨頭”找準改革發力點。全面深化改革是一場攻堅戰、持久戰,改革越往后,越是難啃的硬骨頭,我國改革已進入攻堅期和深水區。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要突出問題導向”,堅持問題導向既是改革的鮮明特征,也是調查研究的重要經驗。要堅持“謀定而后動”,不斷增強問題意識,瞄準民生保障、生態文明、對外開放、社會法治等重點領域和主攻方向,聚焦每個領域或環節中矛盾問題集中的地方尋找改革發力點,跟著問題走、奔著問題去,帶著思考、帶著疑問去干事,不怕“煩”、不避“事”,走出“舒適圈”、潛入“深水區”,注重點與面相結合,多層次、多方位、多渠道調查了解情況,多啃“硬骨頭”、常鉆“矛盾窩”、敢接“燙手山芋”,抓住要害處、查到癥結上,把問題找準、把對策提實,解決好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張曉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