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揚子江畔到雪域高原,從“六朝古都”到“松贊故里”,南京與拉薩市墨竹工卡縣相距3800多公里。雖然墨竹工卡遠在天邊、云山蒼茫,卻與南京同氣連枝、親如一家。
“墨竹工卡地處拉薩市東部,境內山川相間、河谷環繞、草原廣布,有‘天邊之鄉’美譽。自1994年南京與其結對援建后,墨竹工卡便與南京結下不解之緣。”南京援藏工作組組長,墨竹工卡縣委常務副書記、常務副縣長宋建說,30年來,南京35名援藏干部、61人次援藏醫生、20名援藏教師去往“天邊之鄉”,累計投入資金13.5億元、援助項目500余個,助力這個深度貧困縣蝶變為拉薩經濟強縣,城鄉面貌煥然一新,民生福祉持續增進。2023年,墨竹工卡地區生產總值、一般公共預算收入、農牧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實現70.35億元、6.07億元、24993元,分別是1994年的234倍、202倍和29倍!
貧困縣蝶變經濟強縣
盛夏的墨竹工卡,青山綿延、白云悠悠,3萬多畝油菜花進入盛花期,在巍峨群山下鋪上了金色地毯。7月19日,一年一度的松贊文化旅游周暨油菜花旅游推介會如期舉辦。
墨竹油菜種植已有千年歷史。“過去油菜產量不高,銷路不暢,種植面積也不大。”墨竹工卡縣小油菜榨油廠負責人索朗加措說,是南京援藏工作組解決了技術難題,又制定了產業發展路線,把小油菜打造為農業支柱產業。
南京援藏工作組牽頭成立小菜籽油特色產業工作領導小組,將小菜籽油“小組團援藏”納入“十四五”援藏項目計劃。“圍繞墨竹小油菜籽‘國家地理標志’品牌優勢、文化優勢、產業優勢,以‘墨竹小菜籽油’產業化提升為抓手,創新布局產業鏈、供應鏈、價值鏈‘三鏈’聯動。”宋建介紹,工作組從特色種植、生產加工、市場營銷等方面著手,升級包裝設計,舉辦小油菜文化旅游節,并在南京和拉薩設立展示展銷點,打響墨竹“一桶油”特色品牌,2023年與本地種植戶簽訂2.3萬畝油菜收購協議,收購價每噸高于市場價1500元,帶動4000余種植戶增收致富。
318國道(川藏線)橫穿墨竹工卡,沿途串聯思金拉措、日多溫泉、塔巴民俗村、松贊故里等旅游景點。南京先后投入援藏資金6875萬元援助甲瑪景區開發,援建松贊干布紀念館、霍爾康莊園等19個項目,投入1700萬元改造提升思金拉措,投入5780萬元建設工卡鎮特色民俗村,前后歷時20年,終于建成拉北旅游環線中的精品段落,年接待游客5萬人次。如今甲瑪已是享譽西藏的旅游景點,先后成功舉辦了甲桑古道徒步游、甲瑪文化藝術節、“醉墨竹”非遺旅游文化藝術節等旅游節慶活動。
墨竹不僅是旅游強縣,還是礦業大縣。從2007年起,南京援藏干部陸續引進龍頭企業建設華泰龍、巨龍、天仁等綠色礦區,礦產業發展為全縣支柱產業。為推動一二三產融合發展,援藏工作組投入資金6680萬元,援建“格桑花開產業園”,項目占地32畝,先后建設1.8萬平方米的標準化廠房、1800多平方米綜合樓,引進彌盛塔巴陶瓷等6家內地企業,去年實現稅收1100萬元。
把實事做到農牧民心坎里
尼瑪江熱,意為“太陽柳樹園”,充滿生生不息的力量。夜幕降臨,尼瑪江熱鄉章達村華燈初上,村中心舞臺廣場音樂響起,村民穿上藏式傳統服飾,跳起“鍋莊舞”。“這是我們一代代傳下來的舞蹈,既鍛煉身體,又帶來快樂。”村民頓珠次培說,去年南京援藏工作組為村里建了健身廣場,搭起活動舞臺,各家各戶推動廁所革命、垃圾分類,家家戶戶植樹養花,生活環境越來越好。不久前,章達村被評為全區人居環境示范村。
章達村的幸福,是南京傾情援建的一個縮影。聚焦老百姓身邊的小事、瑣事、操心事、煩心事,立足于服務民需、尊重民意、體現民愿,南京整合援藏資金3800萬元,開展“民生微實事100+”計劃,先后實施104個民生項目,包括溪橋工程70座、青稞小磨坊7個、點亮鄉村路工程9個、便民小浴室4個等,把好事實事做到群眾心坎里。
改變縣城面貌,打通縣鄉交通,南京投入1.11億元援建南京路、金陵路、棲霞大道、巴日卡道路等縣鄉村三級道路18條,投入1億多元援建機關綜合樓、政府服務中心等服務場所28個。教育、醫療更是援建重點,分別投入資金7620.8萬元、1.3億元,援助縣人民醫院門診樓、放射檢測中心、遠程會診、信息化建設、120急救中心等20個醫療建設和提升項目,幫助縣醫院率先創成“二甲”;援建南京實驗小學、扎西崗鄉南京希望小學、幼兒園、圖書館、鄉村教師發展中心等教育建設和提升項目33個。
這些項目整體提升了墨竹工卡的公共服務水平。墨竹工卡海拔4000多米,318國道(川藏線)橫穿東西,地處交通、旅游要道,骨折骨傷的患者特別多,每個月有二三十名患者需要手術。過去因缺乏手術診療條件,縣里只能對患者簡單清創包扎,再轉運至拉薩市區醫院。“是南京援助解決了這一難題。”墨竹工卡縣人民醫院副院長次仁德吉說,在南京醫生“小組團援建”幫扶下,今年該院骨科專科正式接診骨科手術,截至今年6月接診手術量30多臺。在一批批南京醫生幫助下,墨竹工卡醫院建立建強急診、骨科、婦產科等門診科室,在鄉鎮一級實現全縣7個鄉衛生院全覆蓋。
在墨竹工卡縣學校“南京班”,南京老師更是言傳身教,把先進教學理念帶到墨竹,引導學生走出課堂,“打卡”博物館、樹林里晨讀、云端學習……“之前的課堂教學以老師講授、學生記憶和理解為主,師生間缺乏活動交流,學習少了生機和活力。”南京援藏教師、墨竹工卡縣中學校長王克定說,南京援藏教師“小組團”推動課堂教學改革,通過組建課外興趣組、學習小組,走出課堂等形式,開啟了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新教學模式。
秦淮燈會點亮高原夜空
對口援助,南京不僅幫助墨竹工卡培育支柱產業,對民生基礎設施“兜底式”援建,還通過人才援建、師徒結對促進青藍相接,在教育、醫療等領域培育了一支帶不走的人才隊伍,托起墨竹工卡更長遠的未來。在醫療領域,累計有17批次61名南京醫務工作者在縣醫院開展醫療衛生幫扶,縣醫院50多名醫生前往南京各大醫院進修學習,通過傳幫帶和交流學習,幫助墨竹縣醫院建立起人才隊伍。
青年大學生是援藏重點關照對象。從2019年起,南京援藏工作組創辦首屆“格桑花開大學生就業創業南京特訓營”,推出“1+3+N”特訓模式,即1個月封閉式集訓、3個月企業跟崗見習、掌握N種技能,打通從“學校門”到“單位門”最后一公里,5屆145名學員順利結業,全部就業、創業。如今,特訓營培訓對象延展到鄉村振興專干、農牧民群眾、手工藝人,全方位開展“智志雙扶”。
交往、交流、交融不斷密切,心與心的距離不斷拉近。自2019年11月開始,“格桑花開·南京墨竹周”連辦4屆,通過藏族同胞探親看南京、人才素質提升培訓、消費幫扶、旅游推介、招商引資、文化展演、患兒愛心醫治等一系列活動,小菜籽油、白糌粑、黑糌粑、直孔藏香等各類農特產品展銷,“墨竹周”已辦成寧墨兩地文化交流的城市嘉年華。今年7月1日,南京更是首次把秦淮燈會搬到拉薩和墨竹工卡。在拉薩宗角祿康公園內設置17個點位共50個燈組,內容涵蓋“吉祥八寶”“牦牛”“江南煙雨”“烏衣巷”等蘇拉兩地特色元素,為拉薩的璀璨夜景增添江南柔情,點亮高原的璀璨夜空,引來游客如潮。本屆燈會將一直持續到9月30日。
南京墨竹一家親,漢藏人民心連心。30年來,寧墨兩地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和社會團體等開展雙向交流考察活動約1200批次7980余人次,兩地衛生、教育、科技、規劃、工會、共青團等部門開展形式多樣的培訓學習、交流協作。通過凝聚黨政、企事業單位與社會各界力量開展結對幫扶,南京援藏工作成為鞏固民族團結的示范工程。
新華日報特派記者組
新華日報·交匯點記者 王夢然 顧巍鐘 執筆
世界屋脊上的“江蘇標識”
南京援藏工作組聚焦受援地墨竹工卡資源稟賦和產業發展短板,關聯南京市六合區中南智谷產業園,投入援藏資金6680萬元,援建“格桑花開產業園”。項目占地約32畝,一期建設4050平方米標準化廠房、828平方米綜合服務樓,引進彌盛塔巴陶瓷等6家內地企業;二期建設1000平方米的園區服務中心、3棟共計1.4萬平方米標準化廠房,吸納大學生就業創業和農牧區剩余勞動力就業,2023年實現園區稅收1100萬元。
聚焦教育援藏深度和精準度,南京援藏工作組率先在西藏縣區進行教育“小組團”援藏探索實踐。2020年8月,“墨竹南京班”作為西藏縣區級首個家門口“內地西藏班”開班,目前已有4批20名南京教師先后赴兩個“墨竹南京班”(初中)任教,教育“小組團”援藏初具規模。
援藏心語
南京市統計局副局長、南京市第九批援藏干部 陳亮:
我在2019年6月踏上援藏之路,有兩個故事令我印象深刻。一個是教育援藏。當地老百姓對優質教育訴求強烈,我們通過多次對接和爭取,讓“南京班”在墨竹工卡縣中學落地。另一個是產業援藏。我們通過調研發現,塔巴陶瓷是自治區級非遺,于是邀請南京高淳的一家投資企業,通過一年多考察和對接,把塔巴陶瓷做成特色產業。
南京市國資委副主任、南京市第七批援藏干部 陳平:
我2013年7月到2016年7月在墨竹工卡縣工作,擔任副縣長。墨竹工卡礦產稅收占全縣稅收八成左右,我每年多次深入礦山企業走訪,幫助解決融資、環評、安評等方面困難和問題。旅游業方面,我們制定全縣旅游業發展三年行動計劃,建設推介全縣四大景區。我還邀請江蘇專家,協助制定該縣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指標體系。
南京市第九批援藏干部 王廣臻:
第九批援藏指揮部創辦了西藏首個縣區級援藏初中班——南京班,由六合區教育局選派老師。我被選中了,于是就有了這次援藏工作經歷。我們實行“小組團”援藏,“南京班”為墨竹工卡縣的教學理念帶來積極影響。
南京市第十二批援藏醫療隊隊員 曹駿:
我2017年去墨竹,一待就是4年。我們做了自治區第一個“指尖支付”系統,患者和家屬通過手機掃描二維碼就能支付所有費用。我在西藏的4年,縣醫院每年都有變化,讓我非常欣慰。其間,我們還幫助縣醫院創成全區首家二甲醫院。
南京市第十四批援藏醫療隊隊員 趙文:
2020年3月,我來到西藏,到墨竹醫院婦產科。當地老百姓很淳樸。有一個病人出院后,帶著自己做的酸奶來謝我。我們給村民義診,現場都很有序。知道我們是援藏醫生,水果店老板把好的水果留給我們,快遞小哥會多走一段路給我們送貨,每一個人對我們都很友善。
榮譽榜
2012 南京市第六批援藏干部1人榮獲全國國防動員建設2012年度人物優秀獎。
2015 南京市第七批援藏干部1人榮獲西藏自治區民族團結進步模范獎。
2018 南京市第八批援藏干部3人榮獲“江蘇省優秀援藏干部”稱號。
2019 南京市第八批援藏干部1人榮獲“西藏自治區優秀援藏干部”稱號。
2021 南京第九批對口支援墨竹工卡縣工作組榮獲“全國脫貧攻堅先進集體”稱號,時任墨竹工卡縣農業農村局副局長李求超榮獲“全國脫貧攻堅先進個人”稱號,工作組1人榮獲“江蘇省脫貧攻堅先進個人”稱號,工作組1人榮獲江蘇“最美青年”稱號。
2023 南京第十批對口支援墨竹工卡縣工作組被評為西藏“自治區級民族團結進步模范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