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是團圓的節日。而遠在異國他鄉的無錫援外醫療隊依然堅守在各自的崗位上,在這個特殊的日子里,他們送來來自萬里之外的祝福。
援圭亞那醫療隊
位于南美洲的圭亞那有著“多水之鄉”之稱,去年9月21日,中國(江蘇)第19期援圭亞那醫療隊開啟了為期一年的援圭醫療任務,今年中秋是16名隊員們在南美洲度過的第二個中秋節了,他們即將完成任務,凱旋而歸。
中國(江蘇)第19期援圭亞那醫療隊隊長趙長勇:月缺月圓又一秋,每逢佳節倍思親。望著圭亞那的月亮,獨自一人在異國他鄉,心里不免有些孤單,思念著在地球對面的家人和祖國。但每當看到圭亞那患者臉上露出感激和開心的笑容,我覺得自己這一年的付出沒有白費,心里充滿了驕傲和滿足感。同時我還有一群志同道合的隊友,通過我們的努力,更多的圭亞那人感受到了來自中國的溫暖和關懷。值此中秋佳節來臨之際,祝祖國親人們中秋節快樂,月圓人團圓,幸福安康!
身在異國他鄉,醫療隊不僅要面對語言和文化的差異,還要應對醫療資源匱乏設備簡陋的現實,對于副隊長吳登峰來說正是這些困難激發了斗志。中國(江蘇)第19期援圭亞那醫療隊副隊長吳登峰:每一次成功救治一個病人,每一次看到他們康復的笑容,都讓我覺得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山川異域,風月同天,每當仰望皓月,我就會想起就讀高中的女兒,用心經營事業的夫人,還有家中的老人,醫院的朋友。值此中秋佳節來臨之際,祝大家節日快樂,身體健康,闔家團圓!
這一年來,中國(江蘇)第19期援圭亞那醫療隊共計診療1.4萬人次,實施新技術74新技術,處理危重患者381人次,手術2400余臺,還培訓了16名當地醫生,留下一支帶不走的醫療隊。杰出的工作獲得圭亞那總統的表揚和祝福。
援馬耳他醫療隊
馬耳他位于地中海中部,有著“地中海心臟”之稱。作為一支純中醫組成的醫療隊,中國(江蘇)第19期援馬耳他醫療隊自去年9月22日開啟援馬醫療任務以來,始終錨定將地中海地區中醫中心打造為“一帶一路”中醫傳播橋頭堡的愿景目標,致力于傳播中醫藥文化講好中華文明故事。
今年中秋也是醫療隊隊長,馮驊和她的隊員們在外度過的第二個中秋節了。中國(江蘇)第19期援馬耳他醫療隊隊長馮驊:這一年,我們全家分散在了三地,或繁忙,或求學,或守望,但我們的心始終相連。中秋佳節,皓月當空,思念如潮,雖然月底就要回去了,但是手邊還有許多任務沒有完成,希望我們的隊員們都能帶著遠方的祝福與思念,堅守好最后一班崗。
而隨著中秋的到來,隊員楊智杰對家人同樣有著千言萬語,在這團圓的節日里,思念的分量變得格外重。中國(江蘇)第19期援馬耳他醫療隊隊員楊智杰:我的女兒9月剛升入初中,開啟了新的學習旅程。希望她好好適應新環境,認真學習,也要照顧好自己,等我回去,一起分享她的新進步!
援助桑給巴爾血吸蟲病防治技術二期
在中國援助桑給巴爾血吸蟲病防治技術二期項目第二批專家組中,來自江蘇省血吸蟲病防治研究所的施亮已經是第二次踏上非洲這片土地了。與五年前的自己相比,這一次的他少了些許忐忑,多了一份從容,不過隨著中秋節的到來,遠在異國他鄉的施亮還是多了一份別樣的思鄉之情。
中國援助桑給巴爾血吸蟲病防治技術二期項目第二批專家組數據組組長施亮:和上次來非洲時相比,這次我的孩子剛剛上學,秋天又是容易生病的季節,所以對孩子和家里辛苦的妻子老人都多了一份擔心。雖然不能團圓有些遺憾,但是我們為異鄉人民安康盡綿薄之力,也是另一種團圓與守望。我們一定會盡心竭力,不負使命,在非洲續寫援外新篇。最后賦詩一首,以抒心情:碧海藍天映丁香,中秋相思萬里長。家國兒女情難聚,花好月圓愿共賞。
早在來到非洲之前,專家組中的徐張懿對這片神秘的土地就心向往之。而當他來到當地的學校和社區看到孩子們所遭受的血吸蟲病的困擾后,褪去不安后的他才真正認識到援助工作對當地的重要意義。中國援助桑給巴爾血吸蟲病防治技術二期項目第二批專家組實驗組組長徐張懿:我對非洲最初的概念來自三毛的那本《撒哈拉的故事》,但來到這里,我才真正感受到撒哈拉只是非洲的一小部分。我所看到的一切都讓我想要為他們的疾病防控事業出一份力,可能微薄,卻竭盡全力。這個中秋不能與父母一塊度過,遺憾和牽掛是肯定的,希望家中長輩們身體安康。
今年8月21日,援桑給巴爾血吸蟲病防治第二期技術援助項目第二批專家組順利抵達被譽為“印度洋明珠”的桑給巴爾島,開啟為期一年的新征途;五位成員組成的第二批專家組將在前期工作的堅實基礎上,進一步擴大血防戰果,為桑給巴爾消除血吸蟲病貢獻力量。
援外醫療隊擔負著援外醫療的工作重任,隊員們遠走他鄉奔赴使命,背后是一個個家庭的默默支持,隨著中秋的到來,家屬們的思念也隨之飄向了遠方。一聲聲祝福是遠方寄回最好的書信,一句句思念是家中送去最好的慰藉。愿遠在異國他鄉的隊員們順利完成在外的各項任務、平安歸來。
來源:無錫廣電政務融媒、新聞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