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辦、國辦發布了《中共中央辦公廳 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加強耕地保護提升耕地質量完善占補平衡的意見》。《意見》提出了落實新一輪國土空間規劃明確的耕地和永久基本農田保護任務,全國耕地保有量不低于18.65億畝,永久基本農田保護面積不低于15.46億畝,逐步把永久基本農田建成適宜耕作、旱澇保收、高產穩產的現代化良田等一系列重要目標。我們要緊緊圍繞耕地保護和糧食安全這條主線,不斷重農務本,標本兼治,筑牢糧食安全“耕”基,合力端穩“中國飯碗”。
牢記“國之大者”,以更高站位扛牢耕地保護政治責任。耕地是糧食生產的“命根子”,守牢耕地保護紅線就是守住了群眾的“糧袋子”,也就守住了我國高質量發展的基礎。近年來,我國聚焦耕地糧食生產這個“命根子”,各地改革完善耕地占補平衡制度,推動落實耕地保護和糧食安全責任制考核,建立經濟獎懲機制。2021年以來,全國耕地總量增加1758萬畝,實現連續三年凈增加,遏制了耕地持續多年減少的態勢。特別是2023年,南方省份凈增加739萬畝,扭轉了耕地“南減北增”局面。
采取實招硬招,以更大力度抓好耕地保護重點任務。耕地保護是一個系統工程,要突出把握好量質并重、嚴格執法、系統推進、永續利用等重大要求,進一步采取過硬實招。近年來,各地嚴格落實《全國國土空間規劃綱要(2021—2035年)》,堅持耕地保護優先,統籌劃定耕地和永久基本農田、生態保護紅線、城鎮開發邊界3條控制線,18.65億畝耕地保有量和15.46億畝永久基本農田保護任務帶位置分解下達至各省區市。在節約集約用地方面,有關部門以國土空間規劃作為用地依據,嚴控新增建設用地規模,推廣節地技術、模式等,防止占用耕地。完善耕地占補平衡制度同樣關鍵。堅持“以補定占”,在實現耕地總量動態平衡的前提下,將省域內穩定利用耕地凈增加量作為下年度非農建設允許占用耕地規模上限。一系列嚴格的、行之有效的措施,對保護耕地發揮了重要作用。
強化協同聯動,以更強監督推動耕地保護走深走實。習近平總書記多次作出重要指示,強調要實行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依法依規做好耕地占補平衡。執法監察是維護耕地保護秩序的有力措施。越是土地供需矛盾突出,越要加強土地執法監管。國家自然資源督察機構連續6年開展耕地保護督察,向各省級政府發出督察意見書督促整改,約談違法違規問題嚴重的市縣政府負責人,公開通報典型案例。同時,在違法用地整改處置到位前,“凍結”當地相應的儲備補充耕地指標。整合監管力量,嚴格執法督查,對違法建設占用耕地的行徑要以“零容忍”的態度嚴肅問責,牢牢守住18億畝耕地紅線。
耕地是糧食生產的命根子,是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根基。我們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耕地保護的重要論述,不折不扣貫徹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立足當前、著眼長遠,以對國家和人民高度負責、對子孫后代高度負責的態度,嚴格保護耕地、節約集約用地,讓有限的土地資源更好地支撐和服務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