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經濟的龐大軀體內,中小企業如同細密的“毛細血管”,它們的每一次跳動,都是中國經濟活力的生動體現。近日數據顯示,我國已累計培育的專精特新中小企業數量突破14萬家,其中“小巨人”企業更是達到了令人矚目的1.2萬家。這些企業不僅在數量上呈現出蓬勃發展的態勢,更在質量上展現出了前所未有的創新活力和發展韌性。
“大樹有大樹的偉岸,小草有小草的堅韌。”中小企業,作為中國經濟的“毛細血管”,在推動創新、促進就業、改善民生等方面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數據印證,今年上半年,規模以上工業中小企業增加值同比增長7.4%,高出全國規上工業增加值整體增速1.4個百分點,這是對中小企業強大生命力的有力證明。在經濟環境日趨復雜多變的當下,中小企業以其靈活多變的經營策略和敏銳的市場洞察力,成為了穩定經濟增長的“排頭兵”。它們的快速響應和創新能力,不僅為自身贏得了發展先機,也為整個經濟體系注入了源源不斷的活力,成為穩住宏觀經濟大盤的重要基石。
政策助力創新,中小企業迎來發展新機遇。近年來,國家層面不斷加大對中小企業創新的支持力度,從減稅降費到普惠金融,從搭建創新平臺到優化創新服務,一系列惠企政策如春風化雨,滋潤著中小企業的創新土壤。特別是全國中小企業服務“一張網”的建立,為中小企業提供了“一站式”服務,從政策咨詢到融資對接,從人才培訓到市場開拓,全方位助力中小企業成長壯大。隨著互聯網、大數據、云計算等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中小企業迎來了數字化轉型的新機遇。通過“上云用數賦智”,中小企業能夠更高效地管理生產、優化供應鏈、拓展市場;電商平臺、社交媒體等新興渠道的興起,也為中小企業提供了更為廣闊的展示平臺和銷售渠道。政策賦能、創新引領,不僅讓中小企業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脫穎而出,更為整個經濟體系的轉型升級提供了強大的動力支持。
中小企業“走出去”步伐加快,“一帶一路”引領國際化新篇章。近年來,我國積極推動中小企業“走出去”,通過參加國際展會、建立海外營銷網絡、開展跨境電商等方式,為中小企業搭建起了走向國際市場的“橋梁”。同時,加強與國際組織的合作,為中小企業提供政策咨詢、法律援助、市場開拓等全方位服務,助力中小企業在國際舞臺上展現中國風采。“一帶一路”倡議的提出,為中小企業提供了更加廣闊的發展空間。沿線國家豐富的資源和廣闊的市場,為中小企業提供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通過參與“一帶一路”建設,中小企業不僅可以實現產品和服務的國際化,還可以借助沿線國家的政策支持和市場資源,實現自身的轉型升級和高質量發展。
循“新”出發、向“質”而行。我們期待看到更多的中小企業如雨后春筍般涌現出來,“鋪天蓋地”地立在中國經濟的沃土之上。同時,我們也希望中小企業能夠“頂天立地”地站穩腳跟,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穩扎穩打、行穩致遠,為中國經濟的持續健康發展貢獻更多的力量。(陳陸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