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約評論員/黃宗躍
在這金秋送爽的季節,我們即將迎來中華人民共和國75周年華誕。這不僅是一個國家的慶典,更是億萬中華兒女對祖國母親深深眷戀與自豪之情的集中表達。
75年來,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穿越自強與自立的歷史煙云,經過建設與改革的風雨洗禮,譜寫了一曲感天動地、氣壯山河的強國贊歌。在這個特殊的日子里,讓我們把“愛國”二字銘刻于心,將愛國與愛黨、愛民、愛崗相統一,以實際行動踐行“請黨放心,強國有我”的錚錚誓言,以更加飽滿的熱情向新中國75周年華誕獻禮。
滄海橫流顯砥柱,萬山磅礴看主峰。從新中國成立時的400多萬名黨員,到世界上最大的馬克思主義政黨,波瀾壯闊的歷史進程中,黨的建設全面加強。從提出新時代黨的建設總要求,進一步強調堅持和加強黨的領導,到把中國共產黨領導這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征”載入黨章和憲法;從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著眼于把黨作為最高政治領導力量的地位和作用進一步制度化,到強化黨中央決策議事協調機構職能作用……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采取一系列重大戰略舉措,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取得重大政治成果、理論成果、制度成果、實踐成果。歷史和現實都證明,沒有中國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就沒有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從大力恢復和發展生產,著力解決城鎮失業問題,到改革開放后實現經濟發展與擴大就業有效聯動,就業總量大幅增加,再到黨的十八大以來,就業優先戰略貫穿經濟發展的方方面面……75年來,我國就業空間不斷拓展,就業形勢保持穩定,14億多人口的大國實現了比較充分的就業。75年來,從赤腳醫生到日益完善的醫療人才培養體制,從愛國衛生運動到公立醫院綜合改革,我國在醫療隊伍和醫療體系建設上持續進步。從探索建立國家基本養老服務清單制度,到以“居家社區機構相協調”等明確養老服務體系建設目標;從理順養老服務監管機制到推動銀發經濟健康發展……一項項改革實招為推進養老服務體系建設夯基壘臺。唱響人民至上的“奉獻之歌”,踐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讓愛國主義始終圍繞著實現人民安康、民族富強而發展,就能凝聚起全國上下齊心協力,繪就幸福民生新畫卷的磅礴力量。
愛國從來不是空泛的,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也絕不是輕輕松松、敲鑼打鼓就能實現的,而是需要一代又一代國人將愛國情懷落實到報國行動上,在一個個平凡的崗位上盡忠職守、接續奮斗。“高爐衛士”孟泰、“鐵人”王進喜、“藍領專家”孔祥瑞、“金牌工人”竇鐵成、“新時期鐵人”王啟民、“新時代雷鋒”徐虎、“知識工人”鄧建軍、“馬班郵路”王順友……他們干一行、愛一行,專一行、精一行。他們用事實告訴人們:將個人夢融入國家夢,腳踏實地,不畏艱難險阻,默默奉獻,就能在平凡的崗位干出不平凡的業績。新時代傳承愛國主義精神,就要立足于崗位,把愛國之情、報國之志融入血脈、化作行動,融入到改革創新的實踐之中,融入到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奮斗之中,用“不破樓蘭終不還”的干事勁頭去奮斗,將愛崗敬業、奮斗拼搏的精神迸發出來,把每一滴奮斗的汗水、每一步奮進的足跡都留在腳下這方愛得深沉的土地里,唱響實干擔當的“奮斗之歌”。
濃濃愛國情,拳拳赤子心。愛國主義精神深深植根于中華民族心中,維系著中華大地上各個民族的團結統一,激勵著一代又一代中華兒女為祖國發展繁榮而自強不息、不懈奮斗。在舉國同慶之際,厚植愛國主義情懷,激發起更多人愛國奮斗的精神,就一定能匯聚起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磅礴力量,向著更美好的未來奮勇前進。(黃宗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