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經黨中央批準,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編寫的《中國共產黨編年史》(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由中共黨史出版社出版,即日起在全國發行。
《中國共產黨編年史》(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充分展現中國共產黨誕生、發展、壯大的光輝歷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實現了民族獨立、人民解放,人民當家作主,為實現現代化創造了根本社會條件。
“欲知大道,必先為史。”歷史,鐫刻著中華民族的精神追求、精神特質和精神脈絡。黨的歷史,是中國共產黨的寶貴精神財富,是中華民族光輝燦爛歷史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注重學習黨史,善于總結歷史經驗、凝聚前進力量,是我們黨的優良傳統。為人民謀幸福、為民族謀復興,初心使命照亮逐夢征程。當今正處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關鍵時期,青年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新生力量,身為青年,我們更應從黨史中汲取力量,以新姿態服務民生,開啟新征程。
學黨史,砥礪“路雖遠行則將至”的堅韌品格。在艱苦創業的年代里,王震同志率領復轉官兵發起“向地球開戰、向荒原要糧”的偉大壯舉,用忠誠與堅韌鑄造了維護國家糧食安全的“壓艙石”,鉆井工人王進喜堅持拿下大油田,苦戰3年摘掉中國“貧油”的帽子……黨的歷史就是一部英雄史。當前中國面臨前所未有之大變局,各項事業道險且艱,亟需堅定“做則必成”的信念。因此,廣大青年要深刻學懂黨史,繼承好革命先輩的品格,做足“鐵杵磨針”的苦工,朝著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宏偉目標穩步前行。
學黨史,體會“長風破浪會有時”的奮斗精神。奮斗精神一直流淌在共產黨員的血液里。在抗日戰爭時期,毛澤東、朱德等同志以身作則,開展農業、紡線大生產運動,帶領群眾實現了“自己動手、豐衣足食”的生產自救目標,在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楊善洲同志扎根大亮山22年,帶領群眾植樹造林,最后將價值3億元的林場捐贈給國家……一代又一代共產黨人發揚艱苦奮斗的擔當精神,取得了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國家富強和人民幸福的偉大成就,為我們黨積累了寶貴的精神遺產,繪就了我們黨絢爛奪目的精神圖譜。只有在艱苦奮斗中摸爬滾打體察世間冷暖、民眾憂樂,才能從中找到人生的價值、事業的方向,因此,廣大青年要從黨史中汲取奮進力量,涵養艱苦奮斗的政治品格,以只爭朝夕的精神狀態和一往無前的奮斗姿態,繼續朝著實現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事業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宏偉目標奮勇前進。
學黨史,牢記“為人民謀幸福”的初心使命。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奮斗目標,把為人民謀幸福作為初心和使命,是共產黨人的鮮明特色。紅軍戰士把唯一的行軍被裁成半條被子留給貧苦人家,充分體現了中國共產黨的人民情懷。在病痛折磨下仍以超人毅力思索中國革命前途和百姓冷暖的張浩同志,充分展現了“人民至上”的公仆情懷。一心為公、帶領村民將三面環溝的貴州落后村由治而富的全國勞動模范、村支書鄭培坤同樣讓人動容。廣大青年要從他們身上汲取感恩人民的深切情懷和血濃于水的深厚感情,植根于人民,服務于人民。
“黨史如明燈,照亮前行之路。”青年要懷著崇敬之情,多讀細讀黨史學習書目,對照革命先輩和先進典型,查找自身的不足并加以改進,不斷提升自己的綜合素質,練就過硬的本領,擔當時代重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