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慶假期進入第二天,秋高氣爽,微風習習,正是出游好時機。到“最鮮公路”享海鮮大餐、來鵝湖邂逅最美秋色、進景區聽一場音樂會……剛剛開啟度假模式的人們走出家門,欣賞如畫秋景,盡享秋日美好。
啟東:“最鮮公路”引客嘗鮮
“‘最鮮公路’,阿拉來咧!”10月2日一早,上海游客王芳就驅車帶著家人趕到啟東黃金海灘,體驗趕海樂趣。
9月中旬,啟東以“啟東先動 鮮動中國”為主題,舉行“最鮮公路”發布活動。“最鮮公路”以崇啟大橋北端為起點,途經蝶湖公園、濱江綠廊、三水交匯、碧海銀沙、黃金海灘、啟唐城、通海墾牧公司、擋浪墻遺址公園,最終到達呂四漁港,以一條公路串起啟東江海岸線特色點位,可看、可玩、可品嘗,引發廣泛關注。
夜幕低垂,江風中隱約可以聞到桂花香味。濱江綠廊江岸邊,汽車排起長龍,游牧營地里,頂頂帳篷亮起點點燈光。“天氣正好,帶孩子們出來賞風景、品美食。”啟東市民樊輝笑著說,聽聽江濤、吹吹江風,就會感覺很“松弛”。
在南通上大學的黃琰博則來到啟唐城,換上古裝后直奔“長安街頭”,與詩人吟詩作對,與俠客擦肩而過,感受盛唐風貌,沉浸式體驗屬于自己的江湖。“接下來還想去蝶湖公園、雙色海。”黃琰博說,沿著“最鮮公路”打卡,他要盡情體驗江風海韻。
上海游客程成將第一站鎖定呂四港鎮盈港市場——這里距呂四漁港只有10分鐘車程,海鮮剛上岸就會被運到這里。肥美鮮活的梭子蟹,銀光閃閃的鯧魚,色澤誘人的黃魚……看著滿滿當當的“戰利品”,程成非常滿意:“鮮紅的腮、鮮亮的鱗,比我在一般市場買的新鮮多了。”
距離盈港市場不遠的杏花村大酒店里,經理唐為豐一邊排菜單,一邊招待顧客,忙得腳不沾地。“6日之前全部訂滿,很多周邊城市的客人專程過來嘗鮮。”
新華日報·交匯點記者 徐超 通訊員 黃欣美
無錫:鵝湖體驗鄉野慢生活
10月2日,位于無錫市錫山區鵝湖鎮的野趣營地車水馬龍、客流不斷。草坪上一頂頂白色帳篷錯落分布,游客們三三兩兩圍坐在一起,享受國慶假期。
鵝湖趣野營地位于風景秀麗的鵝真蕩周邊,湖面連接無錫、蘇州兩地,是一個遠離城市喧囂、親近自然的好地方。現場1.5萬平方米的大草坪上,設置微醺區、圍爐煮茶區、星巴克咖啡快閃店、甜品美陳打卡區……一個個不同特色的集市,將秋天的所有美好“打包”。國慶假期舉家出游游客很多,為此營地還開設不少兒童游樂設施,一站式滿足“遛娃”需求。
夜幕降臨,華燈初上,游客們在星空下體驗特色鄉野露營,抒情的布魯斯音樂、精彩的歌舞表演、魔術表演等讓大家一起享受美好時光。游客劉錚帶著孩子和老人來到這里,一家人玩得不亦樂乎。“這里生態好,空氣清新,還有許多美食,既能感受鄉村的寧靜與自由,還能參加活力十足的時尚活動,我們一家都很開心。”
為了促進消費,現場免費發放3萬多張逛吃消費券。活動現場還發布鵝湖IP戶外運動系列產品,主辦方圍繞鵝湖銀杏、玫瑰園、秋香步道、鵝湖櫻花4個標志性元素,設計開發飛盤、便攜水壺、運動補給包等8種戶外文創用品,受到游客追捧。
新華日報·交匯點記者 浦敏琦
南京:克州樂隊亮相音樂節
10月1日,第十二屆咪豆音樂節在南京溧水天生橋景區舉行。今年的咪豆音樂節舞臺上,迎來一支別具特色的樂隊組合——克州瑪納斯組合搖滾電聲樂隊。他們從“中國西極”來到“錦繡江南”,為樂迷帶來震撼的現場表演。
身著柯爾克孜族傳統服飾,彈奏著庫姆孜、口弦、陶笛等傳統民族樂器,同時融合架子鼓、電吉他、電子琴等現代樂器進行唱演……克州瑪納斯樂隊一登臺,就吸引全場觀眾的目光。樂隊為大家獻上《瑪納斯》《我的百靈鳥》《湖畔姑娘》《黑眼睛》4首作品。
異域風情和愛國情緒點燃現場觀眾,大家跟隨音樂的節奏搖擺、歡呼。“民族的就是世界的!”從福建專程來南京看演出的大三學生小畢興奮地表示。
演出背后的故事同樣精彩。為助力克州打造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特色州地,以更實舉措推進文化潤疆工作,在江蘇援疆力量推動和支持下,克州瑪納斯組合搖滾電聲樂隊于去年9月組建。今年春節,該樂隊攜搖滾版《瑪納斯》史詩說唱,還登上中央廣播電視總臺2024年春晚北京主會場舞臺。
新華日報·交匯點記者 付奇
揚州:非遺文創大集開集
巧奪天工的剪紙、精美絕倫的揚州漆器、精雕細琢的揚州玉器……10月2日,揚州東關街馥園,“妙聚他山”非遺文創大集火熱開集。市民游客不僅可以近距離欣賞非遺大師的精湛技藝,親身體驗非遺手作,而且能欣賞來自揚州市歌舞劇院精心組織的戲劇、舞蹈、雜技等非遺表演。國慶假期,還將上演漢服展演、戲曲、古箏、二胡等專場。
此次非遺文創大集分為七大主題展區,其中文創大賽精品區,各種富有創意的文創產品讓人眼前一亮。展出的51件文創精品均是妙聚他山·揚州文創設計大賽獲獎作品。設計師們以揚州非遺元素為靈感,作品不僅具有實用性,更成為傳播非遺的新載體。“滿滿的揚州元素,這場大集不僅能讓年輕人欣賞非遺技藝、感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還能把大師的作品帶回家。”看著眼前琳瑯滿目的文創作品,來自天津的游客王女士流連忘返。
“非遺保護傳承的核心在于發展。”揚州運河文化投資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總經理朱宏兵說,本次大集有108家本土非遺文創企業,在展現揚州獨特魅力的同時,進一步展現揚州非遺的實用價值,讓市民游客看得見、摸得著、帶得走非遺,助力非遺傳承發展。
新華日報·交匯點記者 李鑫津 通訊員 運投軒
興化:“白+黑” 釋放消費潛力
10月2日,興化千垛景區,歌舞飛揚、人頭攢動。觀景臺上,來自天南地北的游客吹著秋風,品蟹賞菊。“膏黃飽滿、鮮甜肥美。”來自常州的游客狄梓涵豎起大拇指。
農業大市興化大閘蟹年產量達7萬噸,全國每10只生態大閘蟹就有一只來自興化。“今年興化品蟹賞菊旅游季期間,我們開啟文旅‘白+黑’模式,推動景區白天有看點、夜間有亮點、市場有賣點。”千垛景區負責人徐波介紹。
以蟹為媒,景區內看得見、聞得到、吃得爽。偌大的卡通蟹,引來孩子們爭相合影;“秋風起,蟹腳癢”等景觀小品成為熱門打卡地;興化德勝湖大閘蟹秘密基地內,游客了解大閘蟹的“成長秘密”……金蟹美食街上,花雕熟醉蟹、魚圓、藕夾等地方特色美食,引得饕客停下腳步。
夜幕降臨,一輛輛私家車駛進景區停車場,游客三五成群,向品蟹賞菊音樂美食節舞臺方向走去,景區內人流量明顯多了起來。“聚焦夜間文旅消費場景,景區推出民族風情盛會、火壺表演、焰火秀等系列表演,還引入地方特色小吃,不斷釋放消費潛力。”徐波說。據統計,國慶假期首日,千垛景區接待游客近1萬人次,其中夜間游客占比超七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