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湖南株洲光明學校,一段關于帶飯學生就餐情況的視頻引發熱議。視頻中,不少學生或蹲在花壇邊,或自帶紅色小板凳坐在公告欄下用餐,天氣轉寒,這樣的場景不禁讓人心生憐憫。發布視頻的網友稱:“學生自己帶飯,不能在學校食堂吃,只能蹲在外面吃。”對此,學校后勤負責人表示,因為擔心學生交叉感染,才安排學生在外面吃飯。目前,天氣轉冷,經和家長協商,已經安排學生進教室吃飯。
對于學校“擔心交叉感染”的解釋,公眾并不認同。有網友提出質疑,如果“交叉感染”是問題所在,那么為何在教室內就不需要避免這一點呢?畢竟,孩子們在上課時也是坐在一起的。把自帶飯菜的孩子排除在食堂之外,難道在校訂餐的孩子都是健康的嗎?他們聚在食堂內就餐不怕交叉感染?
這條視頻像一面鏡子,映照出食堂內外學生的不同待遇。僅僅因為是否訂餐,孩子們就被無形中分隔開來。每個家庭選擇家長送餐還是在校訂餐都有其實際原因,他們有選擇的權利,不應該因此而受到區別對待。
我們可以設身處地地想一想,那些在食堂內享用學校訂餐的孩子,可能會因為父母的付出而產生一種優越感;而那些在室外用餐的孩子,則可能會感到被忽視,甚至產生自卑和沮喪的情緒。無論這種區別對待是有意還是無意,它都是對教育公平的一種偏離,更是對孩子們稚嫩心靈的傷害,甚至令他們對社會公平產生懷疑。
教育的本質,是點燃每一個孩子心中的火種,而非熄滅它。食堂外就餐看似微不足道,實則關乎孩子們的內心成長。我們應該讓教育回歸到它的本質,成為滋養每一個生命成長的源泉,讓愛與公平成為孩子們前進道路上的指路明燈。
現代快報/現代+評論員 靈靈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