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匯點訊 今年以來,江蘇各級財政認真落實就業優先戰略,推動財政政策和就業政策同向發力,前三季度發放就業補助資金、穩崗返還資金、一次性擴崗補助超72億元,有力支持各項政策落地見效,促進全省就業形勢持續穩定向好。
省財政加大就業資金保障力度保就業。前三季度,全省就業補助資金累計支出51.68億元、同比增長2.6%,重點用于發放社會保險補貼、開展就業創業培訓、開發公益性崗位、購買公共就業服務等,充分發揮財政資金支持穩就業的導向作用,突出困難群體就業兜底幫扶,助力實現就業創業。
“公司積極響應國家關于促進就業、保障民生的政策號召,也成功享受了社保補貼政策。”南京德盈商業管理有限公司經理助理肖珊告訴記者。該公司在2021年招聘了三名退伍軍人,到2024年,公司享受三年社保補貼共10多萬元。
去年以來,南京市手牽手居家養老服務中心共招錄10名就業困難人員,其中2名殘障人士作為護理員被安置到公益性崗位。截至目前,該單位享受公益性崗位補貼和社保補貼共計4萬多元。
省財政加大援企穩崗支持力度穩就業。今年省財政廳聯合相關部門繼續實施普惠性失業保險穩崗返還政策,對不裁員少裁員企業按上年度本單位及其職工實際繳納失業保險費的一定比例予以返還,助力企業穩住崗位、留住員工。前三季度,全省發放穩崗返還20.48億元,惠及企業45.58萬戶、職工580.46萬人。
“在失業保險穩崗返還政策的支持下,企業持續深化改革、加大員工培訓,助力3000余名員工穩定就業,推動企業轉型發展。”南通汽運實業集團有限公司人事處處長孫志蓉說。
該公司是南通地區保障市民群眾安全出行和綠色食品批發的大型國有企業。隨著國家對軌道交通的不斷投入以及私家車、網約車的迅猛發展,汽運集團客運業務面臨日益加大的經營和發展壓力。近年來,汽運集團免申請即享受失業保險穩崗返還380余萬元,在政策的支持下,企業不斷提升發展質效,逐步形成以班線客運和城鄉公交為主業,農副產品物流、物業租賃、旅游為支柱,城市出租車、駕駛員培訓、汽車維修及檢測為補充的多元經濟協調發展的產業格局。100余名客運主業富余人員通過內部崗位培訓,重新走上公交駕駛、導游、園區管理等新崗位,促進企業轉型發展。
“公司今年享受穩崗返還約109萬元,惠及職工2900余人,兩項數據均位列鎮江市區第一。”金東紙業(江蘇)股份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說。據估計,今年鎮江市區將為1萬多家企業發放穩崗返還資金近0.7億元,惠及職工17.8萬人。
省財政加大重點群體幫扶力度促就業。對企業吸納高校畢業生、就業困難人員等重點群體就業的,按規定給予社會保險補貼、職業培訓補貼等。其中,對企業吸納應屆高校畢業生和離校2年內未就業高校畢業生、16—24歲登記失業青年的,按照每招用1人1500元的標準發放一次性擴崗補助。前三季度,發放一次性擴崗補助5000萬元,促進3.34萬人實現就業。
星源材質(南通)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是江蘇省重大項目,為新能源材料領域的佼佼者。近年來,面對新能源市場的快速發展和人才需求的持續增長,星源材質充分利用擴崗補助政策,積極吸納高校畢業生,為公司的創新發展注入了新鮮血液。
截至目前,星源材質53名高校畢業生成功享受了擴崗補助政策7.95萬元。
“一次性擴崗補助政策有效激發了企業吸納就業的積極性,也為高校畢業生、失業青年就業拓展新空間。”孚能科技(鎮江)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介紹。2022年以來,孚能科技共享受一次性擴崗補助43.95萬元,惠及高校畢業生224人,16—24周歲失業青年就業69人。
記者從省財政廳了解到,省財政將繼續立足財政職能,統籌用好就業補助資金、失業保險基金等,支持提升公共就業服務能力水平,強化對高校畢業生、農民工、就業困難人員等重點群體的就業扶持,助推實現高質量充分就業。
新華日報·交匯點記者 楊民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