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日前從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獲悉,截至2024年9月底,全國登記在冊民營企業數量超過5500萬戶,民營企業在企業總量中的占比為92.3%。前三季度,全國新設民營企業619.1萬戶。(11月11日《人民日報海外版》)
當前,民營經濟在我國經濟中的比重穩步提升,成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生力軍、高質量發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基礎。前三季度,全國新設民營企業619.1萬戶,展現出欣欣向榮的發展勢頭。
民營企業勇爭先,區域發展更均衡。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著力推進城鄉融合和區域協調發展,推動經濟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推進區域協調發展,需要激發各地經濟社會發展的內生動力。前三季度,東、中、西、東北四大板塊民營企業均保持穩中向好的發展態勢。東、中、西部地區民營企業發展趨勢平穩,分別新設314.0萬戶、160.5萬戶、114.4萬戶;東北地區民營企業企穩回升,新設民營企業30.2萬戶。民營企業企穩向好,為區域均衡發展打下了堅實基礎。
產業結構更優化,民營企業活力升。產業結構,是指國民經濟各產業部門之間以及各產業部門內部的構成。前三季度,我國民營企業產業結構進一步優化,第一、二、三產業新設民營企業分別為16.5萬戶、82.5萬戶、520.1萬戶。隨著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推進,綠色低碳行業轉型提速,工業運行呈現積極亮點,“電力、燃氣及水生產和供應業”新設民營企業增速達9.9%。民生保障方面發展勢頭良好,“教育”“衛生和社會工作”新設民營企業增速均達到6.2%。產業結構更優化,推動民營企業發展提檔升級。
向“新”而行當先鋒,鑄就發展新亮點。新質生產力是創新起主導作用,擺脫傳統經濟增長方式、生產力發展路徑,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質量特征,符合新發展理念的先進生產力質態。前三季度,新設“四新經濟”民營企業271.8萬戶,占同期新設民營企業總量的四成。截至2024年9月底,全國“四新經濟”民營企業達到2181.6萬戶;新設“數字經濟”民營企業81.5萬戶,其中“數字產品服務業”增速最快。新技術新業態成為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新動能。新質生產力成為民營企業發展的新亮點,使民營企業“新”意滿滿。
積極開拓新領域,構筑發展新優勢。2023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打造生物制造、商業航天、低空經濟等若干戰略性新興產業,開辟量子、生命科學等未來產業新賽道”。民營企業積極布局新興產業、未來產業。前三季度,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新設民營企業32.7萬戶、高端裝備制造業新設14.8萬戶、人工智能軟件研發類新設80多萬戶。在民用航空、量子信息、人形機器人等領域,民營企業均展現出充沛活力。民營企業逐夢新興產業、未來產業賽道,既能開拓民營企業發展的新領域、尋找到實現可持續發展的新可能,也能激發新興產業、未來產業的活力,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邁上快車道。
民營企業勢如虹,蓬勃發展活力足。持續打造一流營商環境,依法保護民營企業產權和企業家權益,厚植發展沃土,提供更多發展空間,民營企業不斷發展壯大,將更好地為中國式現代化添彩賦能!(李兆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