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有破有立,得其法則事半功倍。在省部級主要領導干部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專題研討班開班式上,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改革需要講求科學方法,并明確要求“堅持破和立的辯證統一”。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要始終以清醒頭腦把握好破與立的辯證法,在破立統一中實現改革蹄疾步穩。
破與立,體現對立統一的矛盾規律,是事物發展變革中的一對重要概念。正是在破與立的循環往復中,事物不斷向前發展。改革正是一個破舊立新的過程,破是手段,立是目的。“先立”是為了“穩”字當頭,篤定且慎重;“后破”體現為穩中求進,以解決問題來推進改革。堅持破立并舉、先立后破,這是我們黨推進改革的重要方略,也是我國實現經濟快速發展和社會長期穩定的成功經驗。當前,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已經進入“攻堅期”和“深水區”,各種利益的平衡、各種關系的協調更難,改革的復雜性、系統性、法治性更強,如何實現“破立統一”,更考驗改革者的智慧、勇氣和擔當。
近年來,不少地方在實踐中大膽探索,勇于推進破舊立新。立新發展理念,破“唯GDP論”;立城鄉融合發展之制,破城鄉二元結構之弊;立清風正氣,破“四風”頑疾……在解決實踐問題中深化理論創新、推進制度創新,釋放出改革的動能和活力。我省著重破除障礙壁壘,不斷完善有利于江蘇服務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的制度設計,讓各類先進優質生產要素向發展新質生產力順暢流動,體現了改革“破與立”的辯證統一。
在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中,要防止和破除錯誤的破立觀。比如,有的地方不顧及實際情況和經濟社會發展的規律,在改革發展上存在政績沖動,搞“大破大立”,造成“盲目破”“沖動立”等問題;有的地方機械地執行上級政策指示,在改革中不顧及人民群眾的利益,不考慮自身條件,不搞調查研究,不管不問、一破了之;有的地方在改革實踐中割裂地對待破與立的辯證統一關系,導致新舊事物、新舊產業之間沒有形成相互推動、有序進退的良性發展關系。先立后破,立什么,破什么,不能拍腦袋、畫大餅,而是要按規律辦事,立足當時當地實際,立足人民群眾最迫切的需求來推進改革、推動發展。
改革是有方向、有立場、有原則的。破不是改弦易張,立也不是另起爐灶,破和立都要圍繞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來推進。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要堅持以制度建設為主線,更加突出破立并舉、先立后破,該立的積極主動立起來,而且要立得穩、立得住,行得通、真管用。如果舊的制度破除了,新的制度還沒建立起來,就會出現制度真空,讓人無所適從。該破的在立的基礎上及時破、堅決破、徹底破,一旦新法規、新舉措出臺了,老規矩、老做法就不能堂而皇之存在。不斷破除舊觀念、舊傳統,方能為新制度、新事物的產生和發展開辟廣闊天地。
“審大小而圖之,酌緩急而布之,連上下而通之,衡內外而施之”。在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上繼續走在前列,我們要把握好破舊立新的節奏和力度,堅持摸著石頭過河和加強頂層設計相結合,加強改革舉措的充分論證、精心設計,既要有只爭朝夕的勁頭,也要保持歷史耐心,既不留下制度真空,也不停滯不前,做到量力而行、蹄疾步穩,在“得其法”中把全面深化改革一步步向前推進。(楊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