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江蘇省最大規模漁光互補項目——贛榆區940MW漁光互補光伏發電項目實現首期并網發電。其中的東尚280MW漁光互補光伏發電項目、東尚360MW漁光互補光伏發電項目位于贛榆區墩尚鎮。
近年來,墩尚鎮充分利用坑塘洼地發展光伏綠色清潔能源,精心編織起一幅“水上發電撐起‘綠傘’,水下養殖滿池‘金鱗’”的美好畫卷,走出了一條“生態+電力”互融共生發展之路,為鄉村振興注入了“綠色動力”。
發揮資源優勢,創新產業模式
墩尚鎮地處贛榆最南端,光照資源及水資源十分豐富,漁業養殖面積較大。依托“公司+基地+農戶”的產業化經營模式,與贛榆區內光伏企業開展互利合作,推廣漁光互補項目,將水產養殖與光伏發電相結合,形成“水上發電、水下養殖”的新高效養殖模式。墩尚鎮還計劃在村里建設網紅打卡景點,打造“光伏+漁業+文旅”現代化產業融合新模式,從傳統漁業養殖向現代漁業轉型,讓沉睡多年的資源變成現實的資金,實現經濟效益、社會效益“雙豐收”。
加強技術支撐,實現增產增收
在該項目實施中還有一個“秘訣”。“項目采用柔性光伏支架體系,該體系相比傳統支架下部空間大、空間利用率高,更適合漁業養殖,實現了水上發電、水下養殖的復合產業模式。”中國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項目經理郁風風表示。同時,為了解決由于光伏板的遮蔽抑制了水中藻類的繁殖進而影響魚蝦產量的問題,墩尚鎮組織養殖大戶與水產專家組成智庫團,教授高效養殖技術。在魚塘內增加智能化養殖設備,通過水質監測、復合增氧、自動投食等技術來提高魚塘的綜合養殖率,將零星的養殖魚塘改造成集中、智能化養殖的精養魚塘;調整養殖品種,增養梭魚、南美白對蝦等附加值更高的水產品以提升魚塘利潤。
融合生態理念,開辟發展新途
“目前360MW項目已完成70%,280MW項目已完成98%;項目11月已完成首批次并網392MW,2025年4月將全面竣工。”連云港市艾塘湖資產投資經營有限公司總經理諶廷亮介紹。 漁光互補光伏發電充分利用魚塘水域面積,將光伏發電和漁業養殖結合起來,形成“水上發電、水下養殖”的復合產業模式,單位土地面積經濟價值顯著提升,實現土地資源的高效利用和生態開發。不僅提高了土地使用效率,落實了碳減排政策,還可以實現全年發電量16.09億kWh,年均節約燃煤49.64萬噸,減少排放二氧化碳123.74萬噸/年,二氧化硫200.55噸/年,氮氧化物286.51噸/年,可有效改善用能環境,實現銷售收入6.29億元。(王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