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蘇州持續推進低效工業用地轉型,通過“騰籠換鳥”的方式盤活存量用地,加快產業有機更新,為高質量發展增添新動能。
走進位于工業園區高貿區的維力醫療科創園內,可以看到二期“新住戶”正在進行內部裝修,項目即將正式投用。地塊原為一家傳統制造業企業,主要為單層廠房,產業附加值低,已無法適應區域高質量發展現實需求。
“(原來)產業容積率只有0.5,畝均稅收只有不到10萬元,土地利用率相對比較低。我們就決定把這塊土地改造成一個高端的醫療器械產業園區。”蘇州維力醫療科創園總經理徐壽娟介紹。
通過“改造+新建”的模式,科創園將原有廠房華麗變身成為多層高標準廠房,重點引進高端醫療裝備、植介入高值耗材、外科手術器械等細分領域企業,形成了“產業園+孵化器+定向專業”的運營模式。借助這一創新模式,實現低效工業用地的成功轉型,也為科創園帶來了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雙贏。
“園區的硬件設施很完善,與企業的需求配合度也非常高。我覺得我們(在)園區最大的感受是,產業的生態和創業氛圍非常好。大家在一起協同效率非常高,對企業的發展有很大幫助。”銳曜石醫療科技(蘇州)有限公司總經理劉曉鋒表示。
“主要是通過‘工業上樓’的模式,土地利用率提升了將近較之前的5倍。轉型后,維力醫療科創園的畝均稅收預計能夠超過100萬元,較轉型前我們大概提升了10倍以上。截至目前,園區已經吸引了32家企業入駐,年均產值預計達到10個億以上。園區內,我們已經實現了上下游生態鏈的結合,力爭建成后的6年,實現總體入駐率超過90%、引進和孵化項目不低于100個目標。”蘇州維力醫療科創園總經理徐壽娟表示。
截至去年底,蘇州全市已實施低效工業用地轉型15002畝,開工建設1255萬平方米;新開工169個“工業上樓”產業載體;評選認定老舊工業區改造提升項目優質案例20個。
下一步,將“因地制宜”采取政府主導實施改造、社會資本推動實施改造、政府與社會資本合作實施改造等方式,加快推進低效工業用地轉型。同時,鼓勵各地積極探索項目管家全鏈條服務模式,進一步提高企業轉型積極性。
來源:蘇州新聞
記者:許言、陸勁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