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教育部等六部門近日部署,在全國開展2025年全國民營企業服務月活動。此次活動以“支持民營經濟發展,促進高質量充分就業”為主題,重點服務民營企業以及高校畢業生等青年、農民工、登記失業人員、退役軍人等各類求職人員。
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關鍵在人才。發展新質生產力關鍵靠創新,而人才是創新的根基和第一資源。要搭建起就業供需橋梁,促進民企與人才對接,優化人力資源配置,激發民營企業創新創造活力。
民營企業是吸納就業的主力軍。當前,我國民營經濟已經形成相當的規模、占有很重的分量。從規模數量來看,截至2025年1月底,我國民營企業數量5670.7萬戶,我國登記在冊的民營經濟主體總量已占經營主體總量的96.4%。從創新能力來看,這些數量可觀的民營企業涵蓋了超80%的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和超90%的高新技術企業,民營經濟貢獻了70%以上的技術創新成果,成為我國科技創新的重要主體。近年來,民營經濟快速發展,貢獻了80%以上的城鎮勞動就業,成為吸納就業的主力軍。隨著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深入推進,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術蓬勃興起,民營企業對人才的渴求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強烈。
民營企業做優做強,就能提供更加豐富、更高質量的就業。高質量發展是民營經濟發展的必由之路。民營企業聚焦主業、做精實業,加強自主創新,走高質量發展的路子,定能在新的經濟格局中保持競爭力。民營企業將自身發展與國家發展大局深度融合,以科技創新促進產業創新,推動傳統產業向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培育新產業、新業態、發展新模式,既能成為高質量發展的受益者,又能創造大量高質量就業崗位,為就業擴容提質注入強勁動力。各地要堅持把民營經濟作為經濟發展的主力軍、創新創業的主陣地、民生改善的主渠道,以更大力度、更實舉措、更優環境支持民營企業做優做強,推動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充分發揮其就業“穩定器”作用。
強化民營企業就業服務。高校畢業生、農民工、退役軍人是當前需要重點支持的就業群體。重點群體就業難與民營企業招聘難并存,就業供需雙方信息不對稱、對接不精準,是制約人才成功匹配的重要因素。要強化民營企業就業服務,做好“搭橋梁、促對接”工作,組織開展民營企業線上線下專場招聘活動,推動招聘服務進園區、進企業,促成重點群體與民營企業達成就業意向。除了吸納就業能力強的大型民企,廣大中小微民企也是高質量充分就業圖景中不可忽視的重要拼圖。數量眾多、鋪天蓋地的中小微企業是就業的基本盤。針對中小微企業招聘吸引力不足的問題,要幫助支持相關企業靈活應用新興信息技術,以直播帶崗、遠程面試、AI畫像等新業態新模式幫助中小微企業做好招聘展示,匹配適合人才。
促進重點群體就業,民營企業大有可為。2025年全國民營企業服務月活動期間,各地各有關部門要加強政策宣傳力度,幫助企業享受相應政策,組織特色招聘,靈活開展線上線下活動,分類開展求職招聘供需對接,把就業服務做得更加精準、更深入人心,讓高質量就業充分惠及更多群眾。(向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