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大洋造船生產基地。
兩臺900噸龍門吊高高聳立,船塢中“四船同造”,兩側船臺上立體總組場地船體逐漸成型,這是近日記者來到揚州新大洋造船有限公司看到的生產場景。今年以來,新大洋造船已交付10艘出口船舶,其中6艘交付外國船東、4艘交付金融租賃船東,創造了公司成立以來首季交船最高紀錄。
新大洋造船聚焦中型散貨船的建造,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皇冠63系列散貨船累計交付超過130艘。最新迭代升級的3.0版本皇冠63 PLUS已交付40艘,目前在手訂單60多艘,市場份額遙遙領先。到2026年,該公司有望打破由日本船廠保持的同型船交付紀錄,成為ULTRAMAX(超大型極致版)船型全世界交付最多的船廠。目前,公司手持訂單共79艘,合同總金額超過27億美元,生產任務已排至2028年。
2024年,全球新船訂單量達到了近十年的峰值。貿易增長、海運需求攀升以及老舊船舶的淘汰更新,共同推動了市場繁榮。“目前國際新船型開發,更加注重綠色、節能、環保。”新大洋造船常務副總經理陳鶴榮告訴記者,從公司成立之初開始,母公司蘇美達船舶就在人才和技術集聚的上海成立研發中心,啟動皇冠63船型的迭代開發,優化船體線型,減輕船舶自重,加裝水動力節能裝置等。目前,皇冠63迭代升級為皇冠63 PLUS,升級后單船平均日油耗降低10%以上,可節約4.9噸/天。卓越的船品開發很快得到了市場積極回應,2024年,同一船型收獲訂單45艘。
新大洋造船建造的船只。受訪者供圖
眼下,航運市場面臨更多不確定性。陳鶴榮表示,對于船舶制造企業來說,對沖貿易關稅戰,必須堅定地走綠色低碳、節能減排這一條路,持續推進綠色能源船舶的研發建造,深耕散貨船市場、開拓國際新市場。目前,該公司建造交付的全球首艘950箱甲醇雙燃料支線集裝箱船,已經打開了國際支線集裝箱船及甲醇燃料船的市場。此外,該公司還抓住全球油化船市場需求蓬勃增長的契機,與全球知名船東簽訂MR油輪訂單,正式進軍MR成品油輪建造領域。該MR油輪不僅智能化程度高,環保性能卓越,還前瞻性地適配了未來甲醇燃料的應用需求。
4月17日,在2025廣陵區國際經貿招商合作大會上,新大洋三期船臺船塢生產效能提升及綠色智能制造項目現場簽約。該公司擬投資近10億元全面啟動技術改造工程,恢復啟用2#船臺,通過增加600噸或800噸大型門吊、擴大總組場地等技術改造項目,將船臺打造成以化學品船和油輪為主的高附加值船生產線;投資新建分段智能制造車間和配套場地,通過生產管理精細化、生產設備自動化、生產過程數字化,實現轉型升級。
(通訊員 王來山 張蘇璟 記者 嵇長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