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約評論員/王冰
今年是中華全國總工會成立100周年。從五卅運動中振臂高呼的工人糾察隊,到新時代“大國工匠”操控的精密數控機床;從計劃經濟時期激昂奮進的“鐵人精神”,到數字浪潮下蓬勃興起的“新就業形態勞動者”……百年風雨,滄桑巨變,中華全國總工會始終與黨和人民同呼吸、共命運,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壯闊征程中,鐫刻下深深的工運印記。
百年來,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中國工會組織動員工人階級和廣大勞動群眾團結拼搏、建功立業,為爭取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和實現國家富強、人民幸福貢獻智慧和力量。從1922年第一次全國勞動大會時的34萬名會員,到目前擁有近3億會員,中國工會團結動員億萬職工奏響“咱們工人有力量”的時代強音,向著強國建設、民族復興的宏偉目標堅定前行。
回溯百年,中國工人運動的紅色基因熠熠生輝。1925年的上海,顧正紅烈士的鮮血點燃五卅運動烽火,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工人階級首次以獨立政治力量登上歷史舞臺,中華全國總工會應運而生。從安源路礦工人大罷工的激昂號角,到省港大罷工的浩蕩洪流;從抗日戰爭時期工人階級捐獻“工人號”飛機的赤誠之心,到解放戰爭中“第二條戰線”的堅實力量,工會組織始終是工人階級最可靠的戰斗堡壘。新中國成立后,工會工作重心轉向經濟建設,廣大職工群眾響應黨的號召,投身國家建設,在一窮二白的基礎上建立起獨立的、比較完整的工業體系和國民經濟體系。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工會團結引導職工群眾踴躍投身改革開放偉大事業,在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進程中,展現出強大的創造力和奉獻精神。
進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工人階級和工會工作,為新時代工運事業和工會工作指明了方向。近年來,我國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改革深入推進,1000多家工匠學院拔地而起,累計培訓職工超2億人次,培育出徐立平、高鳳林等大國工匠;大力弘揚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開展勞動模范和先進工作者選樹工作,2021年至2024年共表彰全國五一勞動獎狀1059個、獎章4286名、先鋒號4331個……不僅如此,在職工權益維護方面,各級工會健全勞動爭議多元化解機制,全面推行新時代“楓橋經驗”工會實踐,推進“工會+法院+檢察院+人社+司法”等協作聯動機制,構建和諧勞動關系;推動建立新就業形態勞動者權益協商協調機制,促進平臺企業依法規范用工。工會始終是職工之家,著力為職工解決急難愁盼問題,尤其是要高度關注新就業形態勞動者、農民工、城市困難職工等群體,把黨和政府的關懷送到困難群眾心坎上,讓廣大職工感受到社會主義大家庭的溫暖。
當前,世界之變、時代之變、歷史之變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開,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擘畫了強國建設、民族復興關鍵時期的宏偉藍圖,更加需要我國工人階級和廣大勞動群眾增強主人翁意識、發揮主力軍作用。站在新的歷史起點,工會工作肩負新的使命。要始終堅持黨的領導,把億萬職工緊緊團結在黨的旗幟下,找準服務大局的切入點,進一步激發職工勞動熱情與創造潛能,持續深化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改革,切實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勞動者合法權益,有效提升職工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匯聚起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實現民族復興的強大能量。
“咱們工人有力量”,這力量凝聚著百年奮斗的厚重積淀,更激蕩著新時代奮進的磅礴動能。展望未來,在黨的領導下,全國億萬職工將以勞動托舉夢想,用奮斗書寫華章,始終保持昂揚姿態投身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奏響更加激昂的勞動贊歌,向著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奮勇前行。(王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