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20多天持續奮戰,山西省太原市疫情防控辦4月29日表示,全市疫情防控形勢持續向好,已基本恢復正常生產生活秩序。從“三尺講臺”到“抗疫一線”,在這場疫情阻擊戰中,太原市的許多教師加入志愿者隊伍,展現出別樣風采。
4月3日,得知區內發現核酸檢測初篩陽性感染者,太原市小店區八一小學五年二班的班主任張醒迅速通知學生和家長做好防護措施、盡量避免外出。隨后,她第一時間向學校報名參加志愿者服務隊。
疫情來勢洶洶,社區急需志愿者協助開展全員核酸檢測。快凌晨才參加完志愿者培訓,早上6點,張醒便早早起床。因為擔心錯過任何通知,她這一晚幾乎沒怎么合眼,“在這種關鍵時刻,絕對不能掉鏈子。”
張醒原本的任務是上午在太航小區的核酸檢測點維持秩序。午飯過后,得知山西大學家屬院需要信息錄入員,她又和4名同事前去幫忙。志愿工作看似簡單,但穿著防護服在戶外與數百位居民不斷溝通交流,對體力和耐心都有不小的要求。一天結束后,她已是大汗淋漓,衣服都粘在了皮膚上。
張醒(前方穿防護服者)正在山西大學做志愿服務工作。(受訪者供圖)
“穿上防護服的瞬間,第一次感到疫情離自己這么近。”張醒一直對“大白”們心存感激,能夠與他們并肩作戰,她打心里為自己驕傲。
“老師們懷著一種盡快消滅病毒,讓孩子們回到教室,讓城市重回正軌的信念。”八一小學五年級年級主任段煥弟說,“這促使大家奔赴‘抗疫一線’,貢獻自己的力量。”
小店區全員核酸檢測開展的一周內,當地有教師3000余人次投入抗疫志愿服務,他們深夜在線上參加志愿者培訓,天亮后分散到2700多個核酸檢測點開展志愿工作。
走下“三尺講臺”,奔赴“抗疫前線”,教師志愿者們為社區筑牢“防疫墻”,更為群眾搭起“暖心橋”。
太原市杏花嶺區精營西街出現無癥狀感染者后,一支由10名教師組成的志愿服務突擊隊火速成立。駐守西華門社區物貿小區的是封控六組的6位隊員,他們負責將生活物資運送至70余戶居民家中。
停課不停學,離校不離師。回到家中,脫下“戰袍”的老師們重歸教學崗位。線上教學開啟的第一天,杏花嶺區新建路小學教師胡麗萍上午有三節課,下課后批改完學生的作業夜幕已經降臨。稍事休息后她又趕往學校參加志愿活動,雖然第二天一早還要上課,胡麗萍依然堅持到了凌晨1時。
石磊(右一)在杏花嶺區望府小區核酸檢測點與居民溝通。(受訪者供圖)
4月13日以來,新建路小學教師石磊已經連續3次參加志愿服務活動,每次上午完成志愿工作后,下午還要在線批改作業、給學生答疑、進行教學研討。“身為老師,同時也是一名黨員,在這種時候更要以身作則,迎難而上。”石磊說。
石磊(右一)在杏花嶺區望府小區核酸檢測點做信息錄入工作。(受訪者供圖)
學高為師,身正為范,教師們把這次志愿實踐當作特殊的“教學任務”。“課堂上,我們是向學生‘言傳’,社區抗疫一線,我們是在‘身教’。”萬柏林三中副校長戴育勇說,“相信學生們會從中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未來,一定有人接力。”(記者解園)
- 熱點
- 2022-05-01 13:05:50
- 熱點
- 2022-05-01 12:51:28
- 熱點
- 2022-05-01 12:50:20
- 熱點
- 2022-05-01 12:49: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