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消息:贛州積極融入大灣區,落戶贛州的企業一邊忙著生產,一邊忙著擴產。
贛州電子信息產業科技城的152家企業中,70%以上來自粵港澳大灣區,其中,5家產業鏈的頭部企業都已經實現增資擴產。
這家企業的訂單已經排到了今年6月,正在擴大規模三期廠房剛剛完工封頂。今年他們新招聘了126名員工,其中93名是技術人才,關鍵技術型崗位用工需求同比增長了約10%。而從東莞來到贛州的這家企業,在短短兩年里員工就從20多人增加到了400多人。
這些企業規模年年擴大,不但招工越來越多,收入待遇也與大灣區接近,讓曾經外出的務工者看到了回鄉發展的機遇。33歲的王通就是其中之一,他已經在深圳打拼了10年,去年終于如愿以償地回到贛州。
“灣區思維”帶來高效服務
記者在贛州調研時聽到最多的一個詞就是“灣區思維”。這樣的思維不僅體現在政府部門的規章制度當中,更滲透到了干部的行動當中。當地政府正變“老區思維”為“灣區思維”,齊心協力打造和大灣區無差別的一流營商環境。
在贛州龍南縣企業服務專區有一個“融灣專區”窗口,這位企業工作人員為了不耽誤企業上市進度專門趕了過來。
目前,在“融灣專區”90%以上的事項已經實現無接觸式辦公,企業來到窗口辦理業務的等候時間平均不到1分鐘。
在贛州龍南市的長期人才市場,記者見到了市人社局就業創業服務中心的一位工作人員。
越來越多落戶贛州的灣區企業,感受到了當地營商環境帶來的暖意。
如今,贛州正在打造對接融入粵港澳大灣區的橋頭堡,深圳市和贛州市剛剛發布了對口合作實施方案,推動雙方比較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和發展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