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精品福利观看_婷婷国产在线综合_天天操天天插_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av

返回
頂部
首頁 > 熱點 > 正文
好“豐景”連著好日子,繪就秋收喜悅畫卷

秋糧是全年糧食生產的大頭,在江蘇,多地連日來迎來降雨大風天氣,各地農戶正在農技人員指導下做好清理溝渠、查苗補肥等工作,保障秋糧豐產豐收;在黑龍江,小麥進入收獲季,大型機械收割忙;在重慶,農民們忙著10萬畝再生稻發苗抽穗,加強田間管理;在甘肅,農技人員深入田間地頭,助玉米保產增量……當前正值秋糧產量形成的關鍵期,全國多地陸續開啟豐收模式。

今年下半年以來,受天氣、全球大氣候等多重因素影響,糧食的生產、豐收,來之不易。據悉,今年全國早稻產量比上年增加21.5萬噸,增長0.8%。眼下,夏糧、早稻均已豐收到手,而秋糧占全年糧食產量的七成多,其能否豐收尤為關鍵。在好政策、好技術、好品質的加持下,鄉野田頭在金秋時節迎來一派豐收美景,農民的臉上洋溢著收獲的喜悅,糧食生產實現“二十連豐”的勢頭不減。

持續推進農村農業的發展,需采取積極的政策措施。農民是糧食生產的中堅力量,其種地熱情和主動性對于建設“大國糧倉”至關重要。除了常見的助農政策,如最低收購價政策和耕地地力保護補貼等,今年,財政部擴大三大糧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險和種植收入保險范圍,實現1105個產糧大縣全覆蓋。保險公司要提高理賠效率,開通綠色通道,最大限度減少農民損失,幫助農民及時應對洪澇、臺風等極端天氣對農業生產的威脅。此外,為了保護耕地數量和質量,各地要落實糧食安全黨政同責要求,防災減災勁頭不松懈、災后生產恢復工作不放松,提升糧食生產的抗風險能力。截至目前,中央財政已分8批次累計撥付61.84億元,支持受災地區農業生產等工作。給力的措施、溫暖的舉措不僅幫助農民保持種地的積極性和底氣,更為“好豐景”打下堅實的基礎。

提高糧食生產的效率,必須依靠先進的技術。科技進步對于糧食生產的安全至關重要。集中精力解決如何更好地種植的問題,就需要通過向科技要答案,用科技來鋤地,用科技來推動糧食增產。比如,良種資源是農業科技和現代種業發展的基礎。如今,多地聚焦主要糧油作物大面積提升單產,加快良田建設,完善水利設施,推動現代種業和農機發展,實現農業科技升級、裝備質量提升,不僅大幅提升了作物的單位面積產量,還改善了粳稻的口感,讓農民和消費者都受益。同時,還要向科技要效率。在今年的秋收期間,我國主產區要開展多種形式的技術指導,推進農業社會化服務,落實好肥水調控、“一噴多促”等田間管理措施,讓種糧更便利、成本更可控。可以看到,當前,科技正在逐步改變傳統的種植模式,越來越多的農民能夠獲得豐收的成果。通過科技助農、惠農、為農,進一步提高了糧食生產的效率,農業可持續發展葳蕤蓬勃。

保障糧食的品質和強化糧食供應鏈的韌性,離不開大家的齊心協力。糧食問題事關國計民生,因此尤須在提升品質方面下決心、下功夫。比如重慶的再生稻是指頭季水稻收割后,利用稻樁重新發苗、長穗再收一季,是糧食增產、農戶增收的一個有效途徑。除了提升品質,我們還需要拓寬糧食的銷路、創新銷售模式、完善糧食產后服務體系,如通過直播帶貨、開通鐵路秋收專列、打造特色農耕文化品牌以及發展糧食加工等,來延伸糧食產業鏈,打開銷售渠道,讓農民的收入增加。人民群眾齊心協力,必將建立起更穩固的糧食產業鏈,保障糧食的品質和供應的可持續性。

金穗卷起千層浪,又是一年豐收時。悠悠萬事,吃飯為大。糧食的豐收筑牢了國家安全底線,糧食關系國家穩定,糧食安全是國家安全的基礎。豐收在望,不僅是對美好未來的希望,更向全世界展現了端牢“飯碗”的中國自信!(苗瑞祥)


熱點
版權所有 江蘇現代快報傳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20 xdkb.net corperation. 蘇ICP備10080896號-6 廣告熱線:96060 本網法律顧問:江蘇曹駿律師事務所曹駿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