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約評論員/王玉星
10月10日,中國國務院新聞辦公室發布了《共建“一帶一路”: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重大實踐》白皮書,并舉行新聞發布會。今年是“一帶一路”倡議提出10周年,白皮書全面介紹了共建“一帶一路”取得的累累碩果,生動展現了中國積極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行動和貢獻,必將進一步凝聚起各方的共識,推動共建“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不斷取得新成效,更好與各國攜手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根植歷史,指向未來;源于中國,屬于世界。2013年9月和10月,習近平主席在出訪哈薩克斯坦和印度尼西亞時先后提出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與“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即“一帶一路”倡議,旨在傳承絲路精神,攜手打造開放合作平臺,開啟國際合作嶄新篇章。10年來,和平合作、開放包容、互學互鑒、互利共贏的絲路精神從歷史走進了現實,共建“一帶一路”不僅取得了累累碩果,也已經成為最受歡迎的國際公共產品和最大規模的國際合作平臺。吸引全球超過3/4的國家參與,形成3000多個合作項目,拉動近萬億美元投資規模,為沿線國家創造42萬個工作崗位……共建“一帶一路”10年成績單,充分證明這是一條造福各國、惠及世界的“幸福路”,也為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注入了強大活力。
共建“一帶一路”倡議是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重大實踐,是中國為世界提供的廣受歡迎的國際公共產品和國際合作平臺。得益于共建“一帶一路”,塞爾維亞斯梅代雷沃鋼廠重現活力,希臘比雷埃夫斯港吞吐量居地中海港口前列,烏茲別克斯坦白內障患者重獲光明,塞內加爾干旱地區村民飲水更安心……一個個美好的故事見證著基礎設施的“硬聯通”、規則標準的“軟聯通”、溫暖人心的“心聯通”,一個個“國家地標”“民生工程”“合作豐碑”為共建國家發展不斷注入新動力。截至今年6月,中國已同150多個國家和30多個國際組織簽署200余份共建“一帶一路”合作文件,標志著“一帶一路”倡議從謀篇布局的“大寫意”發展為了精謹細膩的“工筆畫”。實踐充分證明,共建“一帶一路”追求的是發展,崇尚的是共贏,傳遞的是希望。
共建“一帶一路”倡議源于中國,但機會和成果屬于世界。當前,世界之變、時代之變、歷史之變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開,我們所處的是一個充滿挑戰的時代,也是一個充滿希望的時代,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歷史遠見和時代意義更加凸顯。以即將舉辦的第三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為契機,總結經驗、擘畫藍圖,引領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持續向前發展,向著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正確方向不懈奮斗,必將鋪就共同發展的康莊大道,繪就綠色發展的亮麗畫卷,為人民幸福提供堅實支撐,為經濟增長創造更多機遇,更好書寫國家互利共贏、人民相知相親、文明互學互鑒的絲路時代新篇,迎來一個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榮、開放包容、清潔美麗的世界。
潮平岸闊帆正勁,乘勢而上譜新篇。“一帶一路”倡議是習近平主席深刻思考人類前途命運以及中國和世界發展大勢,推動中國和世界合作共贏、共同發展作出的重大決策。放眼當下,越來越多國家參與共建“一帶一路”,在互利合作中實現共贏,在文明交融中共同進步,正乘著命運與共的大船破浪前行。展望未來,只要各國共行天下大道,攜手同心、行而不輟,就一定能不斷匯聚起合作共贏的偉力,戰勝前進道路上的各種挑戰,讓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行穩致遠,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注入更加強大的活力,創造出人類更加美好的未來!(王玉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