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蘇州工業園區勝浦街道以機制創新為抓手,以居民滿意度為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積極推動“精密預防、精細管理、精微服務、精準治理”的精網微格工程見行見效,讓勝浦街道的基層治理,既有群眾熟知的“藍馬甲”,也有機制保障的“硬鎧甲”,不斷提高網格化工作的知曉率、實戰性及滿意度。
△黨員、青少年學生等積極參與網格活動
活用“微端口”,推動平臺信息聯動
居民王明亮發現小區車位緊張,門口常被堵滿了車,便拍照上傳到紅色管家“慧拍”平臺反映問題,最終社區聯動附近的公交警務中心,增設150個免費停車位;曹富梅作為一名老黨員,長期主動替一雙職工家庭接送孩子,甚至“包”下了孩子的晚飯、作業輔導等,通過“慧拍”平臺上傳,獲得了網格積分和居民的點贊,社區流動著滿滿的正能量……
鐘南社區的網格員張琴燕告訴現代快報記者,街道持續優化調整紅色管家“慧拍”平臺功能,將兼職網格員30余條工作事項整合為“我是向陽花”“我是孺子牛”“我是啄木鳥”三個積分端口,提高居民參與治理兌換積分的便捷度。
“這種方式還是很受居民們歡迎和認可的,特別是許多退了休的老人,對小區治理非常上心,經常主動轉發一些政策、新聞到朋友圈,截圖給我們兌換積分。”張琴燕說。
聯動區域“微力量”,網格服務遍地開花
提到勝浦街道興浦社區,人人都知道“李姐”——李新春。李新春是興浦社區“網格智庫”成員,今年53歲,三年前,她和小女兒約定,堅持每周六做完作業后下樓撿垃圾,并在居民群里呼吁大家愛惜環境。“李姐,這個活動我們可以報名嗎?”受她影響,越來越多的人加入進來,三年來,已累計帶領100多個小朋友參加多場公益活動。
“今年2月份,社區為李姐設立‘李姐愛心驛站’,供孩子們開展如垃圾分類、消防安全等志愿服務活動,成為服務群眾的文明陣地。”李新春說。
△勝浦街道為網格員增能,提升履職能力
“李姐愛心驛站”只是一個縮影。據悉,社區“網格小駐”駐點服務站已在部分社區亮相,為居民打造“家門口的網格服務”。勝浦街道通過建立“網格智庫”,發動專業人員及愛心人士成立“藍馬甲講師團”,實施網格員能力提升“螢燭計劃”,用培訓、交流、體驗日這些形式多樣的活動,發動人大代表、政協委員、青少年、學生、教師等各類人員,參與兼職網格工作,形成“人人都是網格員”的工作氛圍。
“藍馬甲”聚焦微舉措,構筑社區堅實“盾牌”
吳淞社區有居民反映,6月開始,不少私家車上被貼了非法小廣告,屢禁不止,給居民帶來極大困擾。直到一天深夜,網格員殷桃元在小區停車場注意到,一名身穿黑色T恤的男子形跡可疑。
待其離開后,殷桃元發現車上都被貼上了小廣告,于是立即通知當晚值班的門崗保安和監控室人員,守株待兔。等待一段時間后,該男子再次出現,準備張貼小廣告。當時,保安李金元迅速上前,將該男子當場抓住,交給了警方。事后,居民們紛紛為社區網格員和物業保安點贊。
記者了解到,今年,街道以“法網”“警網”“網格”為要素,以各派出所“藍盾”志愿者和網格員為力量,推出“網”和“盾”系列宣傳活動,將反詐防非、掃黑除惡等社會治理工作“網起來”,構筑平安穩定的堅實“盾牌”。
打造制度創新“硬鎧甲”,激發基層治理內生動能
促基層治理,需制度先行。近年來,勝浦街道黨工委始終堅持黨建引領,對各項工作統籌指導,精細制定工作制度,以制度創新激發基層治理的內生動能,推動網格工作條塊清晰、職責明確、一網統籌,讓優質網格服務向基層治理的神經末稍觸達延伸。
“我們堅持對部門事項進網入格,開展審議把關,今年1月以來,修訂《網格化雙聯戶考核激勵積分條目》8次,共計新增網格工作條目5條,修改條目9條,刪除條目3條。”
勝浦街道相關負責人蔣潔表示,下一步,勝浦街道將一以貫之創新工作方法,注重工作實效,對居民服務做到無“微”不至,讓藍馬甲“亮”起來,讓制度“硬”起來,不斷提高轄區居民的滿意度。
現代快報+記者 徐曉安 勝浦街道供圖